郧阳——从历史深处走来
文/万义早
序章:时光的缆绳——汉江的千年絮语
汉江,宛如一位沉默而睿智的史官,以滔滔江水为墨,在岁月的浩瀚长卷上,镌刻下三千年的壮丽史诗。它把郧阳的沧桑变迁与悠悠浩叹,拧成一根坚韧的缆绳,紧紧系在老龙堤布满裂痕的深处。那些裂痕,恰似时光的神秘密码,藏着麇国陶片上古老的鸟篆文字,记录着旧船钉上渔火留下的岁月斑驳痕迹,更藏着龙吟滩晚钟的青铜编年,娓娓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兴衰。
码头朽木上渗出的光斑,宛如散落的璀璨星辰,将被江水冲散的陶片一一拼接,仿佛在复原一场远古的盛大宴会。江底青泥中的鱼符与断戟,从沙粒的棱角间萃取着清冷的月光,那是历史遗落的晶莹泪滴,凝结着郧阳的悲欢离合,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兴衰荣辱。
第一章:龙骨惊世——青龙山的远古回响
在郧阳区柳陂镇的青龙山,有一片沉睡了八千万年的古老土地。1995年,它如从沉睡中骤然苏醒的巨人,3000余枚恐龙蛋化石如璀璨星辰般破土而出,成就了“全球最完整、规模超西峡”的恐龙蛋化石群奇观。6个产蛋层层层叠叠,宛如一部部厚重的史书,静静记录着远古的神秘奥秘;单窝最多达61枚的恐龙蛋,让人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龙蛋共生”的奇迹——恐龙骨骼与蛋化石同框出现,更是诉说着白垩纪时期惊心动魄的生死传奇,仿佛能让人看到那远古时代的血腥与壮烈。
科学家们在此如揭开神秘宝藏的探险家,揭开地球的层层秘密:8600万年前的火山灰与砂砾岩,宛如时间胶囊,封存了恐龙时代的最后印记。2023年,结晶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惊了世界。如今,在恐龙博物馆的遗迹广场上,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轻轻触摸仿制蛋壳,眼中满是好奇与憧憬,仿佛能听见远古那微弱的胎动,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神奇在指尖流淌。
第二章:郧县人密码——百万年的人类足迹
学堂梁子遗址,宛如一座神秘的宝库,藏着改写人类史的密码。1989年与1990年,“郧县人”1号、2号头骨相继出土,如同一束强光,瞬间照亮了人类演化的漫漫长路;2022年,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3号头骨以更完整的姿态惊艳现世,成为解开人类演化谜题的关键钥匙。
这颗头骨,眉骨粗壮,透着一种原始的力量感;脑容量适中,显露出智慧的萌芽。它是欧亚大陆古人类演化的关键环节,仿佛是连接远古与现代的桥梁。伴随头骨出土的,还有犀牛、象、剑齿虎化石,以及石制工具。考古学家高星推断:“郧县人”已是娴熟的猎手,以食草动物为食,在此繁衍生息。这些发现,填补了元谋人、蓝田人与北京猿人之间的空白,让“秦岭—汉水人类演化长廊”的轮廓愈发清晰,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
第三章:郧阳府——历史风云中的辉煌印记
从百万年的人类足迹到明清的府城辉煌,郧阳的历史在时光长河中不断沉淀、升华。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为镇抚荆襄流民,朝廷特设郧阳抚治,郧阳府应运而生。它管辖八府九州,地域辽阔,地位显赫,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鄂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踏入郧阳府旧址,古朴的城门历经风雨的洗礼,砖石上的裂痕仿佛是岁月的皱纹,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城墙上旌旗猎猎,仿佛能看到昔日的威严与庄重。城内街巷纵横交错,青石板路光滑如镜,记录着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庙宇、学宫错落其间,飞檐斗拱彰显着古建筑的精湛技艺,郧阳府学更是培育英才的圣地,无数学子从这里走出,如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汉江穿城而过,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为郧阳府带来了便利的水运。江面上帆影点点,本地的茶叶、丝绸、木材等特产经此运往各地,同时也带回了异乡的奇珍与文化。这种交流融合,如春风化雨,推动着郧阳府走向繁荣,成为鄂西北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这繁华背后,离不开一代代治水者的智慧与付出。明代郧阳知府张俭,面对汉江频发的水患,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勘察地形,组织百姓修筑堤坝。他日夜坚守工地,与民同劳,历经数年努力,终于使堤坝坚固如磐,护得一方百姓平安。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郧阳治水精神的象征。
第四章:红色星火——郧阳的热血篇章
在郧阳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红色基因如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温暖着人们的心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郧阳成为革命的重要根据地,无数儿女怀揣着自由与解放的渴望,如飞蛾扑火般投身革命洪流,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1932年,红三军转战鄂西北,如流星划破黑暗的夜空,在郧阳的山水间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他们与群众紧密相连,宣传革命思想、组织武装力量、建立革命政权。在艰苦的岁月里,战士们风餐露宿,在枪林弹雨中冲锋,用信念与勇气捍卫着革命的尊严,如钢铁战士般坚韧不拔。
在郧西县,红二十五军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创建的唯一根据地。这里是革命力量休养生息的基地,战士们开展土地革命,让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如春风送暖,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与敌人斗智斗勇,粉碎了多次“围剿”,为红军主力北上抗日赢得了宝贵时间。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战士小张,他出生在郧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地主压迫。红二十五军来到他的家乡后,他毅然加入革命队伍。在一次战斗中,他为了掩护战友撤退,独自吸引敌人火力,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他的事迹,如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郧阳人民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第五章:汉江丰碑——丹江口的水与城之歌
1958年,丹江口大坝的炮声如惊雷,震醒了沉睡的汉江。这项“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不仅承担着防洪、发电、灌溉的重任,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承载着千万人的希望,如同一艘巨轮,驶向美好的未来。1973年,大坝下闸蓄水,汉江被拦腰截断,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如蓝宝石般镶嵌在大地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然而,伟大工程的背后,是一段悲壮的奉献史。20世纪中叶,为建设丹江口水库,郧阳老城沉入江底,3万余间房屋倒塌,870人不幸遇难,无数家庭失去了家园,如同一场噩梦,让人痛心疾首;1983年,安康城因特大洪水几近毁灭,城堤决口6处,经济损失达4亿元。灾难让人们开始反思:如何与水共生?如何在发展中守护家园?这成为郧阳与水相处的永恒命题,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人们。
在治水与发展的艰难抉择中,也有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护水队员老李,祖祖辈辈生活在汉江边,对这片江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丹江口水库建设后,他主动加入护水队,每天沿着库区巡逻,风雨无阻。有一次,为了阻止一起偷排污水的事件,他不顾个人安危,与违法者据理力争,甚至险些遭遇危险。但他从未退缩,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一江清水。
第六章:碧水守护——一泓清水的郧阳承诺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丹江口水库成为北方20多座城市的“生命线”,如璀璨的心脏输送着生机与活力。为守护这泓清水,郧阳付出了巨大努力,用行动诠释着永恒的承诺,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家园。建设江南再生水厂,让污水变清流,如神奇的魔法师;治理农村黑臭水体820个,焕新乡村水环境,如给乡村披上了绿色的新衣;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近80%,从源头控制污染,如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300多名护水队员如忠诚的卫士巡逻库区,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守护,确保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
然而,守护碧水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曾经,郧阳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一些高污染的化工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但也是水污染的主要源头。是继续依赖这些企业获取短期经济利益,还是果断关停转型,守护一江清水?郧阳政府毅然选择了后者。他们一方面积极与企业沟通,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企业经历了阵痛,但最终实现了凤凰涅槃。如今,汉江清澈见底,朱鹮翩翩起舞,生态旅游与富硒矿泉水产业蓬勃发展,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
第七章:文旅新生——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郧阳的文旅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交响曲,如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让人陶醉其中。
青龙山恐龙园:踏入园区,仿佛穿越至白垩纪的神秘世界。VR技术重现的场景栩栩如生,孩子们在4D影院与恐龙赛跑,仿佛置身于远古战场;科普互动区里,游客亲手触摸化石模型,在游玩中解锁恐龙进化与生态知识,如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探险之旅。
学堂梁子遗址公园:成为考古爱好者的天堂。考古盲盒热销,游客满怀期待地开启“考古之旅”,仿佛能挖掘到历史的宝藏;体验石器打磨,感受“郧县人”的智慧,如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模拟考古发掘区里,人们化身考古学家,亲身参与挖掘,感受考古的乐趣,如成为了一名历史的探索者。
九龙瀑:九条瀑布从山间飞泻而下,如巨龙腾空,气势磅礴。景区内的玻璃栈道、滑索项目,让游客在赏景之余,体验刺激与心跳,脚下深渊、眼前飞瀑,带来终身难忘的体验,如一场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
虎啸滩与龙吟峡:虎啸滩以峡谷风光、瀑布景观为特色,溪流潺潺、怪石嶙峋,沿步道漫步,尽赏自然的鬼斧神工,如走进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龙吟峡幽深静谧,树木葱茏,乘竹筏漂流其间,听溪流与鸟鸣,享山水之趣,如置身于人间仙境。
武当不夜城:以武当文化为核心,融合美食、娱乐、演艺。夜晚灯火辉煌,表演精彩纷呈,游客品尝各地美食,观看特色演艺,沉浸式感受武当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参加了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
第八章:美食风物——舌尖上的郧阳印记
郧阳美食同样诱人。非遗项目郧阳三合汤获央视《三餐四季》报道,传承独特饮食文化。
在龙韵村、新天地步行街、后店村、谭家湾水库、清凉寺村等地,游客可品尝三合汤、酸浆面、土鸡汤、全鱼宴、全牛宴等特色菜肴,沉浸体验地道风味。
茶店镇樱桃沟村入选“2025湖北春季十大赏花目的地”,五峰乡获评“湖北十大最美油菜花海”。“千年古麇·相约五峰”赏游活动融合民俗展演、农产展销,单季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郧阳还立足“土字号”“乡字号”,打造油橄榄、蔬菜、小水果等特色产业乡镇,深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绿色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第九章:生态郧阳——经济腾飞
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郧阳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之路,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如一艘巨轮在经济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郧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郧阳大力发展茶叶、柑橘、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格局。通过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品质,使其畅销全国;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如给农民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
绿色工业:工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技改力度,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经济注入新活力。郧阳经济开发区成为产业集聚平台,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如一块强大的磁铁吸引着各方资源。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更是为郧阳的经济插上了翅膀。依托核心景区,开发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乡村旅游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农家美食,如走进了一个充满乡愁的世界;康养旅游依托优质生态,打造康养基地,吸引游客休闲度假,如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港湾。旅游产业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繁荣,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如一场经济的春风,吹遍了郧阳的每一个角落。
此外,郧阳借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机遇,加强与受水区的合作交流,通过产业对接、人才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通信条件,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如搭建了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
终章:液态的族谱——郧阳的永恒传承
月光下,汉江如练,渔网与星辰交织,残碑与候鸟结盟,青铜器的喘息惊动航标灯。郧阳,正以一江清水为笔,续写着一部液态的族谱——这里有恐龙蛋化石的远古记忆,有“郧县人”的文明曙光,有郧阳府的辉煌过往,有红色星火的热血传承,更有守护碧水的坚定承诺。
让恐龙的梦、古人的歌、南水的清、红色的魂,融入汉江的血脉,永远流淌在中华大地,成为郧阳永恒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印记。
2025年8月30日
作者简介,万义早,湖北省仙桃市人,十堰市五届政协专职常委,一级调研员退休。爱好文史哲,喜欢运动旅游,作品散见于网络平台、报刊杂志,现居广州。
2025-09-29
2025-09-27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3
2025-09-22
2025-09-21
2025-09-19
2025-09-18
2025-09-18
2025-09-15
2025-09-10
2025-09-09
2025-09-08
2025-09-08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