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印象
肃南,肃州之南。
在的我印象中,他是一个神圣而遥远的地方。像一方净土,让人心生敬畏,威严不可侵犯;像天边的远方,望眼欲穿,遥不可及。
肃南,在西北甘肃的地理版图上,她与其它地方相比,多少有点格格不入,独立存在于天地之间,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她带着一种与河西走廊截然不同的灵秀与苍茫。当祁连山的雪水挣脱千年冰峰的桎梏,沿着蜿蜒曲折的峡谷奔腾而下,当草原的凉风裹挟着格桑花的淡淡的芬芳,缓缓漫过起伏不平的丘陵,肃南——这片镶嵌在甘肃南端的土地,便以它独有的姿态,在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的过渡地带,默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神秘故事。她没有江南水乡的温婉多情,也没有塞上戈壁的雄浑厚重,而是将雪山的典雅圣洁、草原的辽阔博大、丹霞的瑰丽斑斓与裕固族的细腻感情揉合在一起,酿成了一坛岁月的陈年老窖,让每一个走近她的人,细细品尝,慢慢回味,成为脑海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她位于张掖市的南部,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整个区域横跨河西五市,同甘青两省的15个县市接壤。她也是离张掖城区最远的一个县,国土面积占张掖市五县一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但常住人口却不及张掖市大一点的乡镇。
有人说,肃南县就像是一个村,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肃南县城不大,全县的公职人员几乎都熟悉,谁是谁的娃,谁是谁的爸,陌生人到县城问过三个人,几乎就一清二楚了。也是因为县城人少,又都很熟悉,所以这个县城没有不三不四乌七八糟的娱乐场所。所以说,肃南是个最干净的小城。这里不仅指草原和空气是原生态的,这地方的人们心底也坦坦荡荡,没有些许私心杂念,是国内罕见的没有乌烟瘴气兴风作浪的小山城,黄赌毒在这里没有市场。
2009年八一节前夕,在肃南裕固族县成立55周年之际,我应甘肃人民广播电台之约,与单位同仁一起踏进了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山城,零距离的走进肃南,深入当地百姓中间,了解建国以来,这个民族自治县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居无定所的的游牧生活到在县城安居乐业的变迁,精心打磨完成了长达五千字的专题报道《牧民新歌》,先后在我台和省台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当年获得省市广播节目专题一等奖,成为我转为专业记者在电台立足的扛鼎之作,这源于我对肃南异于寻常的热爱和对新闻职业的敬畏和操守。
祁连山无疑是肃南的灵魂和底色。这座横亘在甘青两省之间的绵延山脉,在肃南境内舒展得尤为从容。主峰素珠链峰终年积雪,海拨高达4000多米,冰棱垂挂如白玉雕琢,阳光洒在雪峰上,折射出细碎的银光,仿佛天地间最纯净的絮语。清晨时分,山巅常被云雾缠绕,雾气在山谷间流动,时而将松林隐去半角,时而露出几座敖包的剪影,让整个祁连山都透着几分仙气。雪水是祁连山献给肃南最真诚的诗集,它们从冰缝中渗出,汇聚成溪流,再汇成黑河、石羊河的支流,像一条条银色的丝带,缠绕在草原与峡谷间。沿着溪流走去,能看到岸边的金露梅与银露梅开得正艳,花瓣上带着晨露,一碰便滚落进水里,随波逐流驶向远方的牧场。
正是因为有了祁连山冰雪的滋养,肃南的草原便有了别样的生机。夏日的康乐草原是肃南最美丽的所在,一望无际的绿毯从近处一直铺展到天边,像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晕染而成的,浑然天成,严丝无缝。云是天上的羊,羊是地上的云,远远望去,天地一色,难以分辨。羊群在草原上散落着,像撒了一把白色的珍珠,牧羊人骑着跑马慢悠悠地跟在后面,裕固族的歌声顺着轻风飘荡过来,调子高亢而绵长,混着青草的新鲜气息,让人心里顿时变得柔软温情。草原上的天格外蓝,云朵低得仿佛伸手就能摸到,它们一会儿聚成一团,一会儿又散开,在草原上投下流动的阴影。到了傍晚,夕阳把草原染成金色,远处的祁连山也披上了一层暖色,牧民们开始收拾帐篷,炊烟袅袅升起,与天边的晚霞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宁静而温暖的和谐画面。
若说草原是肃南的温柔呈现,那丹霞便是它的豪迈展示。肃南的冰沟丹霞更是多了几分古朴与厚重。红色的岩石经过千万年的风吹日晒,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造型: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翅膀上的纹路清晰可见;有的像矗立的城堡,城墙斑驳,仿佛藏着远古的秘密;还有的像蜿蜒的巨龙,盘踞在山谷间,等待着苏醒的时刻。站在观景台上眺望,红色、橙色、黄色的岩层层层叠叠,顺着山势起伏,在阳光下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尤其是雨后,岩石被雨水冲刷得格外鲜亮,颜色更加浓郁,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让这片土地真正有了温度的,是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裕固族人。作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他们的祖先历经迁徙,最终在祁连山脚下定居,与各族群众在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走进裕固族的帐篷,主人会热情地端上酥油茶和手抓肉,酥油茶的醇厚与羊肉的鲜香在舌尖交织,是独属于地道的肃南味道。
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人说,肃南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喝水就会饮酒。你到肃南才能真实地验证体会到这话决非狂言。妇女们穿着绣有精美图案的民族服饰,头戴缀满银饰的帽子,走起路来银饰叮当作响,像是一曲流动的音乐。裕固族的民歌是他们情感的寄托,无论是歌颂草原的辽阔,还是诉说对亲人的思念,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每到节日,牧民们会聚集在一起,赛马、摔跤、跳锅庄舞,草原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那份热情与奔放,能感染每一个在场的人。
肃南的四季,各有各的韵味。春天,草原上的草芽刚刚冒出,冰雪开始消融,溪流潺潺,鸟儿在林间啼鸣,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夏天,草原碧绿,百花盛开,是肃南最热闹的季节,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草原的辽阔与凉爽;秋天,草原渐渐变黄,丹霞的颜色更加深沉,山林间的树叶染上了金黄与火红,像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冬天,祁连山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草原变成了一片银白,万籁俱寂,只有寒风在山谷间呼啸,却透着一种纯净的美。
在肃南,时间仿佛走得格外慢。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只有草原的宁静、雪山的圣洁和裕固族人的热情。马蹄寺天马留下的蹄印,神鹿公园鹿驹的灵性,巴尔斯雪山的清凉,外星谷的神秘,每一处景点,都巧夺天工,没有复制抄袭的痕迹,是那样的独一无二。
走在这片土地上,你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去感受风吹的方向,去聆听雪化的声音,去欣赏草原的辽阔。她像是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用她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渴望寻找宁静安详与美好和睦的人。
肃南,肃州之南。她是祁连山的馈赠,是草原与丹霞的交响,是裕固族文化的传承。它不事张扬,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在震撼;它不饰华丽,却有着最本真的美好让人念想。让每一个来过肃南的人,都会把这里的故事藏在心里,每当想起,便会记起那片蓝得纯粹的天空,绿得无边的草原,还有那悠扬动听的裕固族民歌。
肃南,这个让人魂牵梦绕的美丽草原,裕固,这个代代生生不息的游牧民族,每次走近她,内心总是涌动起一股别样的温情,滋养着我们的前行奋进的脚步。
润泉湖公园
润泉湖是张掖建成的第二个公园,第一个公园就是城内的甘泉公园。润泉湖已成为全市人气值最旺的公园。盛夏时节,游园的市民每天都高达万人以上。有晨练散步的,有跳舞娱乐的,有溜狗闲逛的,有唱歌练声的......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各色人等都有。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这里消闲,看中的就是这里水清树绿花艳景美环境好,图的自然是心情舒畅。
润泉湖公园位于张掖城区东北郊,润泉湖是因为建造这个公园而修建的人工湖,公园占地1800多亩,而湖面就有660亩,以湖命名很富有诗意。绕湖一圈四五公里,正好是晨练群众最佳散步里程。
公园处处体现了“绿色、人文、运动”的理念。大水面大湿地,多岛屿多芦苇更是这个湿地公园的特色。公园有湖面游览区、植物园林区、山体观景区、湿地保护区、健身活动区和人文科普景观区6大功能。公园建成后,很快就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全省唯一的一家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润泉湖公园的正门是南门。“润泉湖公园”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高悬在门楼,很是醒目。大门两边是古香古色的油桐木匾:东面是张佩荣的《张掖赋》,西边是李中峰的《张掖湿地公园赋》,地域性较强的两篇美文,来自于德高望众的两个老学究之手,功力十足,为人称道,这给公园赋予深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市区举办的大型庆典演出活动都在南门内的大广场举行,关键是这里自发锻炼的人多。市民游园大都也从此门进入。东门和西门只是为了方便两边的住户游园出入方便而开的。当然,东西两边也还有多个仅供行人单个鱼贯进入的小门。
航拍视角下,湖面与七座圆形的岛屿是这里最独树一帜的公园景观。这些岛屿以“北斗七星”布局,分别是钓鱼岛、桃花岛、樱花岛、枣花岛、槐花岛、梅花岛和梨花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据说,建造七星岛时,为绿化岛屿,七名不谙水性的农民在用小船运送树苗时不幸落水身亡。 或许这一事件的发生成了一个警示。七星岛建起后,远远望去,很是好看,尽管修了几个通往岛屿的栈道,但很少对外开放,很少有人靠近。只有出租划快艇的旅客才有机会从水面上靠近窥探一下七星岛的神秘。
东南潮湿多雨,西北干旱缺水。在水像金子般一样珍贵的大西北,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长草的地方就有生机。张掖有水有湖,已经被世人称为塞上江南人间仙境了,再加上南方水生植物荷花和睡莲的加入,更是让润泉湖公园锦上添花,湖中增彩,看点耐看,亮点发亮。
夏日,充满着戈壁野性的人们,进入润泉湖公园,瞬间就感觉到南方水乡的温柔,心境就一下子平和安静下来。新引进移植的荷花与睡莲,铺满湖面,扬扬洒洒的充满别样的生机和活力,把西北小城的湖光水色,晕染出几分江南的妩媚秀色和缠绵柔情。
沿着湖旁的小路行走,最先跃入眼帘的是荷叶。浮在水面上的田田叶片就像刚刚展开的绿色绸缎,不由地让人心旌摇曳,后来竟然连成了一望无际的碧色海洋,让人叹为观止。微风吹过,叶片推搡着叶片,藏在叶间的荷花,有的攒着劲儿往上窜,花骨朵胀得通红,有的已全然舒展,粉白花瓣层层叠叠,露出嫩黄的花蕊。站在伸入湖面的亲水台上观看,花影落进水里,与游鱼的尾鳍轻轻触碰,连涟漪都洋溢着丝丝甜意。
睡莲却显出一副慵懒的姿态。她们不像荷花那般张扬显摆,静静地贴着水面,缓缓铺开圆叶,紫的、粉的、白的,花朵星星点点,缀入其间。正午日头最烈时,花瓣会悄悄拢起,像睡熟的姑娘合着眼;待到傍晚风凉,又慢慢绽开,露出里面细密的纹路,仿佛藏着一整个夏夜的情话。
远处的祁连山脉依稀看到未消融的积雪,近处的润泉湖水却养得荷莲如此水灵清秀。湖内的芦苇荡与荷田相连,水鸟贴着湖面低飞,翅尖掠过花瓣,惊起的水珠落在叶上,又顺着叶脉滑回湖里,像一场无声的循环。南方的荷莲,北方的季风,空中的飞鸟,湖中的碧水,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湿地风景画。
暮色降临时,霞光把湖面染成琥珀色。荷花渐渐垂下头,睡莲却越发精神,花瓣上沾着的余晖,像是谁给润泉湖穿戴上了金色的盛装。公园散步纳凉的人多了起来,孩子们指着湖中的荷花吵吵嚷嚷,情侣们在花影里牵手低语,倾诉衷肠,空气里也处处弥漫着温馨的气息。
千里迢迢,从南方引进的花仙子,也不负众望,丝毫没有不服水土的迹象,毫不认生地在张掖扎根散叶,开花扮景。她们带着南方水乡的温婉,却也染上了西北戈壁的爽朗,把润泉湖的夏天,装扮得五彩缤纷,让游人醉在这花影、水声与晚风里。
青豆旗花面
大暑小暑,泡死老鼠。伏了暑的天,热得连老鼠都没地方躲,何况是人。
聚在树荫下,纳凉喧谎的人们一坐就是几小时,饭罢时分了,都也有点累了。就纷纷起身回家吃晚饭了。女的一边收拾手活的针线活,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身旁的男人:“大热天的,吃啥哩?是干吃哩还是汤吃哩?”男人会不假思索的说:“吃啥哩上,就漂漂地做上几碗青豆旗花面吧!”
在张掖,对吃吃喝喝是很有讲究的。“干吃”是指“吃干面”,把做好的拉条子、搓鱼子,炮仗子或者香头子,下到开水锅里煮熟,用笊篱捞到凉水盆里激凉,再抄几道菜就着吃的,谓之“干吃”,一般在中午或者下午吃,这样的吃食入肚扎实,抗饥耐饿,适合重体力劳动者食用,所以张掖有“干吃实捞”之说。饭店里的“牛肉干拌、炒面、炒炮、搓鱼子”就是这一类的面食。“汤吃”是指“吃汤饭”,是以汤为主,汤汤水水的吃食,一般是指早餐,像“臊面、牛肉面、小饭”之类的。
青豆旗花面是伏暑天比较清淡的一款时令汤饭。他的功效有时像夏天喝绿豆小米汤一样,有清凉降温的作用。
顾名思义,青豆,是把刚采摘下地的绿色豆粒,一般指小豆子的豆粒或者蚕豆的豆瓣,而旗花面是指把面条被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的花形。青豆旗花面就是新鲜的青豆和薄弱羽翼的面片组合而成的汤饭,三伏天就是张掖人最合口味的晚饭了。有人诗意地认为这种组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富有活力和美感的象征,青豆代表着青春活力,旗帜代表着一种指引、力量或者希望,而花朵则代表着美好、繁荣和生机,就像青春的风采。青豆合适绿色活力健康,旗帜飘扬引领方向,花朵盛开展现美丽一样,旗花面的这种形态或许寓意着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生活态度。而充满过着诗意的生活却没有诗意情怀的老百姓想法很简单又 真实,他们只有一个感觉,认为这是三伏天既能解馋又能消暑的最好饭食了。
其实,旗花面在各地都有大同小异的做法,有的地方冬天就吃扁豆旗花面。据了解,旗花面最早起源于宫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从它被明孝宗命名并列为宫廷御饭开始,就承载了一定的皇家文化底蕴。在古代,宫廷美食往往象征着精致、讲究和高品质的生活。旗花面流传到民间后,这种宫廷美食文化也随之传播开来,它可能寓意着一种对传统皇家文化的传承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而且,旗花面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这也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是地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象征着当地的文化根基和人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张掖人,每到三伏天,青豆下地时,新鲜青嫩可口,旗花面叶薄而筯道,汤汁清而有味,让人吃了一碗想一碗,真是一道让家家都心心念念的美食,几乎家家晚饭都以几顿青豆旗花面为主,既能消暑又能解馋,还有健美作用,吃了不长脂膘。
青豆旗花面,让我心心念念的夏日美食。每每想起来吃她的时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享受。
绿洲包围的沙漠公园
张掖人口中说的沙漠公园,全称是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坐落在甘州区城南十三公里处,三十多平方公里的疆域如一块鎏金璞玉,静卧在河西走廊的臂弯里。因为城南的这片沙漠,对应四象中的太阳,对应夏季,代表着滋长,因此人们将张掖城南的沙漠称为“太阳岛”。
作为全国距城市最近的沙漠体育公园,这片被当地人称作"神沙窝"的土地,自2022年12月荣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便成了张掖最炙手可热的户外秘境。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曾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先生题写的园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著名青年作家韩寒等赛车手在此叱咤风云的身影,更让这里的每一粒黄沙都浸透着速度与激情的基因。
沙漠公园与甘泉公园、润泉湖公园的"造景成园"不同,沙漠公园的诞生源于一场自然的馈赠。当"神沙窝"的沙丘在戈壁上连绵成浪时,执政者没有将其视作洪荒,反而读懂了这片沙漠暗藏的密码——这里既是大漠奇观的天然展厅,更是运动体验、文化研学与生态教育共生的立体空间。
张掖古城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绿洲如翡翠般镶嵌在戈壁之上,偏偏在繁华城郭旁,三十平方公里的沙漠骤然铺展。一路之隔,黄沙与湿地缠绵相依,绿洲与大漠深情对望,这般违背常理的景致,藏着地球亿万年演化的秘密。2023年盛夏,央视《地理中国》节目组曾用上下两集《神沙窝之谜》探寻她的神奇秘诀和历史成因。那些关于风与沙的絮语、水与土的盟约,早已在沙丘的褶皱里写就了永恒的诗篇,成为引诱挑逗旅客的旗帜。
步入公园,"神沙窝"的沙丘如金色海浪在天地间奔涌,沙蒿、沙棘、梭梭在风沙中舒展着生命的筋骨。跋涉沙海,指尖掠过流沙的瞬间,仿佛触到了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登至沙丘之巅,抬眼便是祁连雪山的银冠与绿洲的碧毯在天际交织,那份雄奇与秀美碰撞的震撼,足以让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沙漠博物馆里,科普影片正讲述着沙粒的前世今生。玻璃展柜中,梭梭的种子与沙蜥的蜕壳静静陈列,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治沙人用麦草方格锁住流沙的岁月。在这里,每一粒黄沙都成了会说话的标本,诉说着人类与荒漠相处的智慧。
国际赛车场的赛道如银蛇般蜿蜒在沙海间,专业车手在此演绎着速度与沙粒的共舞。普通游客亦可驾着越野车碾过沙丘,引擎轰鸣与风沙呼啸交织成歌,车轮卷起的沙雾里,藏着每个成年人未曾褪色的冒险梦。
“西北第一滑”的彩虹滑道如彩绸般从沙丘顶端垂落,三百米的长度、四十米的落差,足以让人在俯冲的瞬间听见风的私语。当身体与沙面平行掠过,那份失重的快感里,藏着孩童般纯粹的欢腾。
沙漠CS场的掩体后,激光束与笑声一同穿梭;骆驼的铃铛声从沙丘那头传来,驼队的剪影在夕阳里拉成长长的诗行;滑沙板与沙粒摩擦的沙沙声中,总夹杂着惊呼和雀跃。曾在此举办的"丝绸之路胜景"沙雕展上,三十余座作品将敦煌飞天的飘带、张掖丹霞的肌理都凝固在沙粒之中,让千年丝路的故事在指尖流转。
夜幕降临时,神沙窝露营区的帐篷如星子般散落。躺在沙地上仰望,银河如练横亘天际,北斗七星的光芒落在睫毛上,仿佛伸手就能摘下一颗星辰。此刻,城市的喧嚣被沙粒过滤成静默,唯有宇宙的呼吸在耳畔起伏。
沙地儿童嬉戏区里,卡丁车的引擎声与孩童的笑闹声撞个满怀,碰碰车的碰撞声里,藏着亲子间最温暖的时光。而在生态研学基地,孩子们正亲手栽种梭梭苗,当稚嫩的手掌将麦草插进沙里,种下的不仅是一株植物,更是对自然的敬畏。
冬日的神沙窝另有一番风情。两万一千平方米的滑雪场如白玉雕琢而成,滑雪板划过雪面的簌簌声与非遗表演的鼓点相和,灯光秀让冰雕雪塑在夜里绽放出七彩光芒,仿佛真的走进了"冰雪奇缘"的童话世界。
沙漠公园,从来不止于"玩"。"一核一环六片区"的规划里,藏着开发者的巧思——沙漠探险的刺激、绿洲研学的沉静、文化体验的厚重,在此达成了奇妙的平衡。当游客亲手种下沙生植物,当孩子指着沙雕问起丝绸之路的故事,当赛车手在赛道旁看见治沙人的麦草方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便已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份"沙漠情结":是对荒野的向往,是对挑战的渴望,是对星空的敬畏。而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正用它的沙粒、星光与故事,为每颗向往远方的心,搭建起一座通往大漠秘境的桥梁。
(作者简介:付聪林,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散文学会会员,甘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自1988年10月发表作品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200多篇,新闻作品5000余件。曾获“张掖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甘州区劳动模范,甘州区六届、七届政协委员,2021年11月被中华全国新闻者协会授予“从事新闻工作30年“光荣称号。现在甘州区融媒体中心供职。
2025-09-08
2025-09-08
2025-09-07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3
2025-09-02
2025-09-01
2025-09-01
2025-08-30
2025-08-29
2025-08-27
2025-08-26
2025-08-26
2025-08-25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