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天寺
风从圣天寺的头顶吹过,这光阴去了又来,来了又去,渐渐的都归于空宁。
新奇于这里的建筑,或是期望邂逅某种神秘,亦或是享受亘古的安静。我常常要到圣天寺里走走。圣天寺没有拒绝过任何一位到访的客人,包括我。
陇上名庵圣天寺,坐落在民乐县城西北角,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圣天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6年),相传明嘉靖皇帝夜梦金山雪峰之下,步步莲花。御史释梦道:“佛经有鹿女故事,谓鹿女步步生莲花,此为吉祥之兆,万民之福”,即派员赴西北方寻找。一日访得老君山脚下,果有此寺,皇帝大悦,遂以“崇胜天道”之意,取圣天菩萨之名,敕赐“圣天寺”。
这里的数间殿宇沿中轴线东西排开,南北各有钟楼、鼓楼、厢房、佛堂。风来时,檐脊的铁铃叮当作响。鸱吻、瑞兽、斗拱、红柱、藻井,在这里展示着一种古老的宁静。云岫、蓝天、月光、山峦、苍松,安静祥和。香客来来往往,把自己的心愿留在佛前。
雨后初霁,来这里看过牡丹,花叶花苞上俱擎着残雨,经风打磨,圆润剔透,仿若正在佛前参禅。各色的花头历劫一般,湿眉泪眼。洪水河比往常更急,更深,撕扯着向北。寺河凝望是一种宿命,显出时间的浩大和天地的变幻,于是,这么些年,圣天寺就一直望着洪水河。
门口的两尊石狮子盯着我,我也盯着它,彼此没有说话。在这之前,门口也一定还有过一对石狮子吧。他们或毁于兵燹,或失于匪盗,或沦落为某户人家的石磨、门槛、柱础也未可知。这种来自于西域的百兽之王,东汉年间传入中国,一度是皇家权力和威严的象征,普通人望之莫及。方座圆头寓意天圆地方,45个发髻呼应九五之尊。
沙枣树开花的时节,我来过这里。合抱之木,树皮皴裂成道道竖纹,裸露着一股猩红,高冲过大殿檐脊,日光打在叶子上,明灭间把千万束光芒射向天空。铃铛一样的花朵辍满枝头,细若经文,香气袭人,灿若群星。当初种下这株沙枣苗的师傅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斗转星移,岁月跌宕,她也没想到沙枣花竟然开落了数百次。
杏子黄时,无风自落,摔碎或完好,都是一种状态,佛只是看着,没有一声言语。逢暴雨天,大殿基座四周的螭首就活了,口吐清泉,宛如游龙。
一日一日的夕阳从山头落下,落在洪水河上,洪水河把它们带到了远方,落在万佛塔上,塔便有了金光。
作者简介:杨小成,甘肃民乐人,作品发表在《北方作家》《中华文学》《张掖日报》《甘泉》《祁连风》等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