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连雪水浸润的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像一颗被时光反复打磨雕琢的玉印,深深嵌在华夏大地的西北版图上。这方水土天生就带着历史的温度,每一寸土地都藏着金戈铁马的回响,每一缕风都裹着驼铃摇落的月光。你看那丹霞地貌,像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彩石,层层叠叠的丹彩霞韵在阳光下燃烧,仿佛天地间最浓烈的颜料都泼洒在了这里,风走过时,都要放慢脚步,怕惊扰了这片大地的斑斓梦境。而黑河如一条碧绿的绸带,从祁连山的雪峰间蜿蜒而来,把茫茫戈壁撕开一道千里裂痕,两岸的芦苇荡在秋风里翻涌,白鹳掠水时,翅尖挑起的碎光,竟比夜空里的启明星还要璀璨。汉武帝挥鞭西指的年代,这片土地便被赋予了 “张国臂腋” 的深意 —— 当少年将军霍去病的铁骑踏破匈奴的营帐,当丝绸之路的驼队载着丝绸与瓷器从长安蜿蜒至此,它便成了中原伸向西域的温暖臂弯,左手挽着祁连的冰雪,右手牵着大漠的孤烟,将东西方文明的火种揽在怀中,让佛教的壁画在马蹄寺的石窟里绽放,让中原的典籍在东大山谷中的抄写中传承。
张掖的风是有记忆的。它记得张骞持节西出时的孤勇,记得班超投笔从戎后的呐喊,记得法显西行时禅杖击打黑河石的声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早已是张掖寻常的晨昏:夕阳把祁连雪山染成熔金,黑河水面浮着半轮落日,远处的烽燧成了剪影,连风都屏住了呼吸;“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迈,恰是这片土地刻在骨子里的基因。秋日的山丹军马场,万匹骏马奔腾似排山倒海,鬃毛飞扬处,竟比史书里的战旗还要耀眼;初春的扁都口,雪水刚融,野杏花便漫山遍野地炸开,粉白的花瓣落在行者的肩上,倒像是把江南的春色,也捎进了西北的苍凉。当胡商的香料与中原的茶砖在集市上相遇,当波斯的银币与汉家的五铢钱在交易中碰撞,张掖早已不是一座孤城,而是文明对话的渡口,是华夏文明向外舒展的衣襟。可若烽火燃起,羌笛变作号角,这方 “臂腋” 便立刻绷紧了筋骨 —— 从汉时的戍卒到唐时的边将,从抗击外侮的烽燧到守护文脉的临松薤谷,它总能在危难之际化作铜墙铁壁,将华夏的火种护在胸前,任风沙如何撕扯,也不曾让文明的薪火有过半分熄灭。
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是听着霍去病的故事长大的。老人腰间的旱烟袋里,装着比岁月更沉的往事——哪道山梁曾埋过戍边的忠骨,哪片绿洲曾救过迷路的商队,哪座烽燧的烟火最后一次为家国燃起。每个张掖人生下来就带着独特的基因,他们踏过丹霞的红色,如同踩着先辈的热血;他们饮着黑河的流水,仿佛品着千年的沧桑。有人守着祖传的手艺,将西域舞者的模样织进绸缎,把中原的技法刻入木雕,在一针一线、一凿一斧里延续着文明的交融;有人接过父辈的锄头,在绿洲上耕耘,看祁连雪水滋养出的庄稼,年复一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那是对土地的敬畏,更是对 “衣食足而知荣辱” 的朴素践行。他们会指着雨后的祁连说,那雪峰是大地的脊梁;会摸着镇远楼的青砖道,这城砖里掺着先人的汗。说起张掖的过往,眼里总闪着光,那不是炫耀,而是一种与有荣焉的庄重 —— 仿佛自家门楣上,就刻着整个民族的史诗。
当游客惊叹于丹霞的七彩斑斓,当学者在大佛寺的壁画前驻足沉思,张掖人会安静地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他们知道,这片土地的骄傲,从不是封存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担当。就像黑河的水,既灌溉着自家的良田,也滋养着下游的生灵;就像祁连的雪,既妆点着故乡的晨昏,也融作了泽被大半个河西走廊的清流。他们的家国情怀,从不是空洞的口号,是爷爷讲的霍去病故事里的热血,是父亲种的庄稼里的踏实,是母亲织的纹样里的包容。暮色四合时,站在镇远楼的飞檐下回望,满城灯火与天边的星光连成一片,恍惚间竟分不清,是张掖人的热情染红了岁月,还是岁月的深情温暖了这片土地。
这片被称作 “张国臂腋” 的土地,早已把 “张” 的舒展与 “掖” 的守护,化作了代代相传的基因。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在每一次日出而作时触摸着土地的脉搏,在每一次月落而息时聆听着历史的回响。他们深知,自己脚下的每一寸土,都是民族的脊梁;自己胸中的每一份情,都连着家国的远方。这份幸运,是刻在骨子里的,是融进血脉里的,如同祁连山脉沉默而坚定,如同黑河水绵远而深沉。
2025年7月25日星期五 于甘州

黄克斌,网名小黄歌,号望松堂主人,甘肃张掖市山丹县焉支山人,从乡村到城市,丢不掉草根本色,尤喜夜深人静之时读书写字,在纷繁浮燥的当下努力寻找宁静的自己,文字作品在《厦门文艺》《黑河水》《最美边疆》《大西凉》等国内各类媒体刊登发表。历任张掖市第三届、甘州区第八届、第十届、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现任甘肃省皇瀚广告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甘肃省广告协会常务理事,张掖市萤火虫公益志愿者协会终身荣誉会长,玖悦书会创始人兼会长。张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掖市作协、书协、美协、摄协、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2025-11-01
2025-11-01
2025-11-01
2025-11-01
2025-10-29
2025-10-26
2025-10-25
2025-10-16
2025-10-16
2025-10-13
2025-10-10
2025-10-09
2025-10-08
2025-10-06
2025-10-06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