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穆明祥:“才露”何以“早有”?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穆明祥 | 发布时间: 2025-09-18 | 4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一首七言绝句的宋诗,题为《小池》,颇为著名,流传甚广。因之,被后世诗界作为诗中之“绝妙佳句”而称誉。

       《小池》的作者是杨万里。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宋代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太常丞、宝谟阁学士等职。他一生写了二万多首诗。他的部分诗作不仅关注时政,而且也较为深切地反映了民间疾苦,是一位有正义感的诗人。他的诗,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借鉴,早年学过江西诗派,后来独辟蹊径,自我求变,从而形成了清新活泼、构思新巧的自家风格,时人称之为“诚斋体”。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他也写过不少的山水田园诗,其诗语言通俗明畅,格致清丽淡雅,作品极富生活气息。亦能文。有《诚斋集》传世。
       《小池》载于杨万里《诚斋集·江湖集》卷七,其诗曰:“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之大意是: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无声息地惜然流出,喜爱风和日丽温柔氛围的树阴映在池水中;初生鲜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头角从水下探出水面,一只轻盈顽皮的蜻蜓早已立在了它的上头。其中最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被人们视为“绝妙佳句”而倍加称许。而正是被人们视为“绝妙佳句”的这两句诗,可能是由于笔者的学识水平有限,或者是理解上存在着问题,抑或是根本就没有悟到该两句诗的精妙处,因此,未能参透其“绝妙佳句”所蕴含的真谛,故而,总是觉得有点儿不太对劲。其它不说,单就“才露”与“早有”两词的用法,似乎极不符合所描写的该景物所呈现出的时间顺序逻辑。
       何也?这里主要是对“才”与“早”这两个限定时间先后顺序的副词觉得颇为费解——既然是“才露”,何以“早有”呢?笔者的理解是:“才露”是现在时,“早有”是过去时。对于小荷而言,既然是“才露”的“尖尖角”,就不可能存在“早有”“立上头”的蜻蜓了。除非小荷的“尖尖角”还没有露出水面的时候蜻蜓就已经“立上头”了。这道理很简单,比如,有人到农家小院去做客,东家刚从房间里搬出一把椅子来,发现这个客人早已坐在上面了,有这种可能吗?尽管是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创作,使用夸张、穿越和超时空等的创作技巧不是不可以,但要因时、因地、因事、因物、因景等特定环境条件而为之方宜,不能违背自然与生活既有的认知常识与科学规律,否则,就会脱离生活基础,颠覆人们认知,远离现实意义。就这两句诗而言,窃以为,起码在时间概念的授意中存在着欠缺。以笔者庸人之见,就当时在描述斯景物的现实背景下,若说“小荷早露尖尖角,才有蜻蜓立上头”似乎更合乎其时间次第逻辑与遣词的准确性(见笑)。
       鉴上所述,颇受启发:我们在搞传承,学习、借鉴、品读、赏析古代诗词大家的作品时,应多思考,多分析,多研究,才会不至于被人误导。切忌做“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的人云亦云者。

       以上所述,一己之见,仅供一哂尔。如理解上存在着悖谬,万望卿卿能够教我!


穆明祥简介

穆明祥,笔名穆肃,甘肃省秦安县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电力作家协会、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等。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国家电网报》《国家档案报》《甘肃日报》《中华诗词》《诗刊》《飞天》《世界日报》(菲律宾)《赤道风》(新加坡)等国内外100余家报刊发表诗词、杂文、评论等8000余篇(首)。获中宣部等单位全国诗词征文奖、国家档案局全国征文奖等。已出版的文学著作有:《穆明祥诗词集》《陇上行吟集》《穆明祥诗词吟稿》《穆明祥诗词文赋集》《三论集》《四谭集》等11部,数百万字。 

穆明祥,笔名穆肃,甘肃省秦安县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电力作家协会、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等。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国家电网报》《国家档案报》《甘肃日报》《中华诗词》《诗刊》《飞天》《世界日报》(菲律宾)等国内外100余家报刊发表诗词、杂文、评论等8000余篇(首)。获中宣部等单位全国诗词征文奖、国家档案局全国征文奖等。已出版的文学著作有:《穆明祥诗词集》《陇上行吟集》《穆明祥诗词吟稿》《穆明祥诗词文赋集》《三论集》《四谭集》等11部,数百万字。


散文随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