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张消寒作品: 菜市场的烟火气 ​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张消寒 | 发布时间: 2025-09-10 | 27 次浏览 | 分享到:

image.png


菜市场的烟火气


张消寒

 

紫阳,有看不够、数不清的群山侧岭,爬不完、走不尽的梯子坎。这梯子坎顺着山势铺陈,走起来总让人疑心闯进了天然迷宫。可偏偏这迷宫里藏着个勾人的去处,那就是清晨的菜市场。

许多外地朋友对这菜市场充满了好奇,执意要去瞧一瞧。这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就像几年前我初到紫阳时,不也满心期待地想到菜市场去探寻一番吗?

天刚亮时,菜市场的热闹就漫了出来。踩着熹微晨光走近,先闻见带着泥土气的青菜香,混着鱼虾的鲜、馒头的甜,再看那攒动的人影,婆婆们挎着竹篮,步子迈得轻快,篮沿偶尔晃出半截翠绿的芹菜,或是几颗红得发亮的圣女果。

一进市场,眼睛便被染得五颜六色:像刚从菜园里摘来的青白菜,叶片上还沾着水珠,颤巍巍地摆在摊前;紫茄子溜圆饱满,挨挨挤挤地堆成小山;胡萝卜顶着嫩黄的芽,一根根码得齐整,像极了阳光下的小蜡烛。卖鱼的摊子前最是热闹,活蹦乱跳的鲫鱼在水盆里甩着尾巴,摊主手起刀落,刮鳞、开膛,动作麻利得很,嘴里还不忘跟顾客搭话:“这鱼是今早刚从汉江边捞的,熬汤最鲜!”旁边卖肉的师傅则把刚宰好的富硒土猪肉挂在铁钩上,红肉白脂,油亮亮的,有人问价,他便笑着掀开盖在肉上的纱布:“都是咱本地喂粮食的猪,您放心挑!”

婆婆们挑菜的模样最是有趣,凑到菜摊前,先伸出手指轻轻捏捏青菜叶,再翻过来看看菜根,嘴里念叨着:“这菜嫩,回家清炒正合适。”遇到相熟的摊主,还会笑着讨价:“便宜点嘛,下次还来你这买。”摊主也大方,往往多添一把小葱,或是少收几毛钱。外地朋友看得眼热,也忍不住凑上前,有人拿起一串紫莹莹的富硒葡萄,尝了一颗便直呼:“比城里买的甜多了!”有人则被刚出锅的麦拉子馍馍吸引,掰开一个,热气裹着麦香扑面而来,咬一口,松软筋道。不一会儿,大家手里都拎满了东西,朋友笑着说:“本来不想买的,可这烟火气太勾人,不买点总觉得少点啥。”

日头渐渐升高,菜市场的人慢慢少了,婆婆们挎着装满菜的篮子往家走,竹篮晃悠着,里面的西红柿、土豆跟着轻轻晃动,像一幅会动的画。

我站在市场门口,看着她们的背影,忽然觉得,这哪里只是卖菜的地方?它藏着紫阳人的日子,藏着汉江边的烟火,藏着最质朴的生活滋味。那些新鲜的富硒食材,热闹的讨价还价,还有人们脸上的笑容,凑在一起,就是紫阳最生动的模样。

离开时,朋友还在念叨着刚才尝过的李子,说下次来,一定要再去菜市场逛逛。我知道,他们记住的不只是那酸甜的滋味,更是这片土地上,最鲜活、最温暖的烟火气。


image.png


作者简介:张消寒,女,90后,陕西省紫阳县城关镇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祖籍江苏徐州。工作之余,品茶、写作,有作品见于《楚天都市报》《云浮日报》《宿迁日报》《厦门晚报》《图门江报》《兰江导报》《陕西农村报》《商洛日报》《荣成时讯》《沧州晚报》《日照日报》《滕州日报》等报刊。

散文随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