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游记
南京 黄建新
一、碧湖秋光里的今昔
2025年9月19日,高铁驶入千岛湖站的那一刻,秋阳正把天际染得透亮。出了站,换乘D002路快速大巴,车沿千岛湖大道缓缓前行,右手边的景致骤然撞入眼帘——一汪澄碧的湖水正泛着粼粼波光,秋阳落在水面,又反弹到我们脸上,竟把眉眼间都映得红光满面,宛若镀了层细碎的金箔。
行至彩云新安江段,视野豁然开阔。江面铺展得浩浩荡荡,水色与天光交融,远处的云影落在碧波里,随浪轻轻晃动,恍惚间竟与记忆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重叠。笔意间的远山近水、草木云烟,原是真真切切藏在这天地间的。可转念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这片土地上的山民背井离乡,迁往江西等地,为一湖碧水让出家园,心中便添了几分复杂——眼前的壮阔与灵气,原是裹着一代人的乡愁与奉献的。
傍晚时分,住进怡途湖景酒店。推窗的刹那,便被窗外的景致绊住了脚步。湖面上星罗棋布的小岛,正被暮色里的霞光温柔笼罩,有的岛被苍绿的草木覆盖,只在岸边漏出几抹青灰礁石;有的孤悬水上,似被霞光染透的碧玉。晚风拂过,湖面泛起细碎的涟漪,霞光也跟着晃动,那些小岛便像有了灵性,在暮色里静静呼吸。
站在酒店的观景台,任秋风吹乱发梢。远处的岛屿渐渐融进暮色,唯有霞光还在湖面留着最后的余温。忽然懂得,千岛湖的美从不是单薄的景致——它有《富春山居图》的古意,有移民故事的厚重,更有此刻霞光与碧湖相拥的鲜活。这山水间的灵气,原是时光沉淀的馈赠,也是今人与过往的温柔相望。(2025.09.19 22:00于怡途湖景酒店)
二、千岛湖月光之恋中观苏超
当“月光之恋”号游轮的舷梯轻轻吻别千岛湖码头,暮色已将湖面染成一汪流动的墨玉。我凭栏而立,指尖拂过手机屏幕,苏超第十二轮的战报正随波起伏——六场赛事同时点燃的烽火,竟与这江南夜的温柔月色,撞出了金戈铁马与柔情似水的奇妙交响。
舷边传来细碎的交谈声,恰与屏幕上“淮安1-1战平南通”的鲜红比分重叠。转头望去,一对银发夫妇正并肩倚着栏杆,老爷子身着洗得发白的军便服,肩线依旧挺拔如松,老伴的碎花衬衫上,还沾着几星未褪的日光。他们是南通军休干部,这趟千岛湖之行,原是为了圆一场“月光下的怀旧”,却不料被苏超的硝烟绊住了目光。
“这淮安队,倒有股子破釜沉舟的狠劲。”老爷子指着屏幕里球员们倒地拼抢的画面,声音里带着军人特有的沉毅。话匣子一打开,才知他们的人生轨迹,早已与这场赛事的两座城市缠绕成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阿姨在淮阴(今淮安)的机关工作,他们的孩子就在82医院的产房里发出第一声啼哭,在医院旁的老巷里追过蝴蝶,在淮阴的秋风里吃过糖炒栗子;而南通的石板路、濠河的晨雾、狼山的钟声,则是老爷子刻在骨血里的故乡印记。
“你看这球,哪是‘前三后四’的战术能框住的?”老爷子忽然提高了声调,指节因攥紧手机而微微泛白,“就像当年在边境线上,冲锋号一响,什么战略部署、战术技巧,都抵不过一股‘豁出去’的勇气!淮安能逼平南通,靠的就是这股子‘蛮劲’——不是粗野,是撕破了‘保连胜’的体面包袱,回归到竞技最原始的本真。”阿姨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老东西,看球比当年看作战地图还上心,刚才淮安队那脚射门偏了,你攥着的茶杯都晃出了水。”月光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银辉里竟掺了几分赛场的炽热。
游轮行至湖心,月色愈发清亮,如一层薄纱覆在湖面,远处的岛屿化作水墨般的剪影。甲板上飘来《茉莉花》的民乐声,与手机里传来的球迷欢呼声、裁判哨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最特别的“观赛背景音”。阿姨忽然指着湖面的月影,轻声说起往事:“当年在淮阴,夏夜也常这样看月亮,孩子总说月亮是‘天上的糖画’,吵着要我摘下来。现在啊,淮安的糖画甜,南通的蟹黄包鲜,都是刻在心里的味道。”老爷子望着她鬓边的银丝,眼底泛起温柔的涟漪:“就像这苏超,从开赛时的跌跌撞撞,到后来的逆势反扑,不就是‘人之初’的本性吗?刚开始还端着‘为荣誉而战’的架子,到了关键场次,都卸下了面具,只剩‘拼命’二字——这和打仗一个理,《左传》里说‘夫战,勇气也’,胜负的关键,从来都在这股不服输的劲头里。”
当最后一场赛事的终场哨声透过听筒传来,千岛湖的夜已深如古井。几千万观众曾为“南通能否续写十二连胜”悬心,为赛场的每一次攻防呐喊,而此刻在“月光之恋”上,我们却都被这夜的温柔与人间的温情抚平了心绪。老爷子收起手机,小心翼翼地帮阿姨拢了拢披肩:“胜败乃兵家常事,就像这湖水,有潮起就有潮落;就像咱的日子,有故乡的牵挂,有彼此的陪伴,就足够了。”
风从湖面吹来,带着水汽的清冽,也带着赛场余温的炽热。我望着那对老夫妇相携走向船舱的背影,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游轮的灯影、湖面的月影叠在一起,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忽然懂得,苏超的魅力从不止于胜负——它是“野蛮”竞技与人间温情的碰撞,是赛场激情与岁月静好的交融;而旅行的意义,也不止于看风景,更是在某个月色皎洁的瞬间,撞见他人的故事,读懂生活的真意:无论赛场的硝烟多浓,无论过往的荣光多耀眼,最终我们都要回归平凡的日子,带着那份“不服输”的勇气,继续往前走——毕竟,生活仍在继续,一切皆有可能。
(2025.09.21子时于恰途湖景酒店)
三、游艇驶向梅峰岛
9月21日午后一点,秋阳藏在云絮后,只漏下几缕温柔的光。国旅的小董师傅将我们送至千岛湖旅游码头,接下来的四小时,梅峰岛的翠、月光岛的柔,正候着我们赴这场水色之约。
候船时的闲谈里,竟撞出了几分乡音——同游的三位客人,原是从南通来的同乡:一对兴仁平潮的表兄妹,还有他们眉眼清秀的南通大学音乐系在读的甥女。聊起昨夜的苏超联赛,南通支云与淮安队1比1战平,三人顿时皱起眉,语气里带着球迷的悻悻:“差一点就赢了!”乡音裹着烟火气,让陌生的旅程忽然暖了几分。
游艇终于驶离码头,螺旋桨搅碎湖面的平静,拖出一道绵密的白色水浪,像给碧蓝的绸缎镶了道银边。远处的游艇往来如梭,水浪交织着,似在湖面写满灵动的诗行。虽无烈日,凉风却裹着湖水的清润拂面而来,游艇平稳得像母亲的摇篮,人倚在舷边,只觉浑身的疲惫都被这湖风悄悄揉碎了。
正沉醉间,手机震动——是军休老政委李洪亮发来的微信,字里行间带着长辈的关切:“小伙子,有没有登蛇岛、猴岛看看?”我心头一动,回复说未曾见着,转头便向随艇的机务员小余姑娘请教。
小余姑娘生得爽朗,1979年出生的她嗓音清亮如林间雀鸣。未等开口,她已提着热水壶走来,为每位乘客斟上一杯龙井,茶叶在热水中舒展,清香袅袅漫开;又分发了包装精致的小零食,而后蹲下身,手把手教年长的游客穿救生衣,指尖的动作细致又温柔。“我儿子都23岁啦,刚大学毕业。”她笑着说,眼角弯起的弧度里,藏着母亲的柔软。
谈及千岛湖,她更是如数家珍,仿佛这片湖是她掌心的珍宝:“咱们现在的湖区水域,一眼望不到边哩,每年都要守住108米的水位黄金线,这水才清得能看见底下的石头。”她指着湖面远处那道白色的长桥,“瞧见没?桥那头就是我家!爸妈在农村有栋小房子,老公在厂里做会计,我呀,淡季每周就上一天班,旺季也才两天,守着这好山好水,日子舒坦着呢。”
说笑间,我提起了1994年那起台湾游客事件。小余的笑容淡了些,语气也郑重起来:“那时候哪有现在的媒体发达,可这事,倒像给千岛湖做了次‘特殊的广告’。也是从那之后,这里才算真正变了样——所有污染工厂全关了,连蛇岛、猴岛那些可能影响水质的地方,都把动物迁走了,一点一点治,才有了现在这汪能映出云影的清水。”
1994年3月31日,那是个阴霾笼罩千岛湖的日子。“海瑞”号游船载着24名满怀憧憬的台湾游客、2名热情的导游以及6名尽责的船员,在这片美丽的湖面上行驶 ,却不幸遭遇厄运。歹徒登船抢劫,而后纵火,32条鲜活的生命消逝在熊熊烈火与滚滚浓烟之中。这起震惊海峡两岸的惨案,不仅是遇难者家庭的悲痛,更如巨石投入两岸关系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让两岸关系降至冰点,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几乎没有旅行团前往大陆,千岛湖也成了旅游禁地 。但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4月17日,公安机关迅速破案,将这起案件定性为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逮捕了三名嫌犯,6月12日,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三名犯罪嫌疑人,均以抢劫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6月19日被执行枪决。
如今再看千岛湖,这平静的湖水之下,藏着曾经的伤痛,也藏着蜕变的决心。曾经,千岛湖的前身是新安江水库,1959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2个县、20个乡镇,约2000个行政村和自然村的29万多人背井离乡,离开这片土地,蓄水成湖,才有了如今这浩瀚的千岛湖 。过去,这里的旅游开发尚在起步,游客寥寥;到了1982年,第一艘游船“千岛湖1号”载着58名上海游客启航,第一个景点桂花岛建成,千岛湖的旅游篇章才正式翻开。此后,蜜山岛、龙山岛等景点陆续建成,千岛湖逐渐为人所知。1991年,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25万人,“兴旅”成为振兴淳安经济的重要力量。历经多年发展,如今的千岛湖早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它的湖光山色。
随着话题的深入,我们聊到了月光岛的状元桥。小余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这状元桥可不简单,相传南宋年间,咱们千岛湖这儿出了一位新科状元。那状元自小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每日伴着晨曦诵读诗书,借着月光研习课业。十年寒窗苦读,终于一朝成名,在科举中脱颖而出,高中状元。后来更是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与智慧,官至宰相,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百姓们为了纪念他,便修建了这座状元桥 。据说走过这座桥的学子,都能沾上几分文气,考试顺利呢!”
正说着,游艇已缓缓靠近梅峰岛码头。小余麻利地为我们办妥缆车票,陪着我们登上缆车。随着缆车缓缓上升,千岛湖的景致渐次铺展:脚下是碧波万顷,无数小岛如翡翠般散落在湖面,有的像卧在水中的青螺,有的似展翅的飞鸟,千姿百态,尽收眼底。梅峰岛海拔500余米,登顶时恰逢一阵清风掠过,带着山林的草木香,深吸一口,连肺腑都似被洗过一般。岛上的观景台用原木搭建,与自然融为一体;休憩亭旁的杜鹃花丛虽未到花期,却仍能想见春日花开的烂漫——这是开发者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游客的心意。站在梅峰观景台,极目远眺,天气晴好,湖区300余座大小岛屿尽入眼帘,岛屿形态各异,群岛分布有疏有密,罗列有致。群集处众岛似连非连,湖面被分隔得宽窄不同、曲折多变、方向难辨,形成湖上迷宫的特色景观;岛屿稀疏处,湖面开阔、深远、浩渺,宛如海面,湖湾幽深多姿,景色绚丽多彩。我们在山顶驻足了40余分钟,直到夕阳开始西斜,才恋恋不舍地乘缆车下山。
游艇再度起航,向着月光岛驶去。因前一晚已登过岛,我们便留在艇上歇脚,却在靠近码头时,被“灯光里的月光岛”绊住了目光——白日里素雅的岛屿,此刻被灯火勾勒出温柔的轮廓,尤其是那座状元桥,在晚风里轻轻摇曳,桥身的灯带似银河落人间,仿佛诉说着那段古老而美好的故事。
得知我们想提前返回,小余立刻转身去协调,不一会儿便笑着回来:“搞定啦,坐10人小艇回去,快!”彼时湖面已起了风浪,小艇在波峰浪谷间穿梭,溅起的水花沾在脸上,凉丝丝的。约莫十分钟后,小艇稳稳靠岸,我们与小余道别,她挥着手喊:“下次再来呀,千岛湖的春天更好看!”
沿着秀水街慢慢晃荡,暮色渐浓时,五座古朴的牌坊映入眼帘。牌坊上的字迹虽有些斑驳,却仍能看清“1959”“30万”的字样——原来,千岛湖的碧波之下,藏着这样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当年为修建新安江水电站,30万岛民背井离乡,将家园沉入水底,才成就了如今这浩渺的湖光山色。晚风拂过牌坊上的雕刻,似在低声诉说着那段迁徙的故事,也让我忽然懂得,这千岛湖的水,不仅清得动人,更沉淀着一代人的奉献与坚守。
街旁的灯火渐次亮起,映着湖面的波光,我望着这水、这岛、这街,一城山水半城湖!忽然觉得,这场驶向梅峰岛的旅程,不仅是看了一场风景,更是与一段历史、一群可爱的人,撞了个满怀。
四、 一座山林半湖水
2025年9月22(周一,晴)日的晨光,是被千岛湖的水波轻轻托着漫上来的。我和爱人立在怡途酒店1612房的窗前,望着湖面碎金般的波光,终究把“转去雁荡山”的念头按下——那座十几年前在浙东采访时惊鸿一瞥的山,终究敌不过“17级台风光顾杭城”的预警。人至花甲,自由行的浪漫早让位于“安全为上”的妥帖,当即换了23日回南京的动车票,决意把剩下的时光,都浸在这湖山的清润里。
上午要去天屿山,出发前国旅小董的电话却捎来个小波折:“登山电梯全天检修,只能坐驳车上下。”我和爱人对视的瞬间,便懂了彼此的心意——这处被网友称作“千岛湖之眼”的地方,若因这点不便就错过,往后想起这趟旅程,怕要像幅没画完的山水,缺了最灵动的一笔。“走,打车去!”十分钟车程里,车窗外的青山如黛,层林叠翠,仿佛是大自然递来的请柬,催着我们赴这场湖山之约。
中巴车沿山径盘旋而上,风里裹着松针的清冽与野桂的暗香,刚把这股香气揉进肺腑,山顶已豁然开朗。秋阳正好,把天屿山的轮廓描得愈发分明,极目远眺时,整颗心都跟着沉进了这幅天然画卷里——千岛湖的水是极净的,像一块被秋阳焐暖的绿琉璃,层层叠叠的波纹里,漾着深浅不一的碧;湖中岛屿星罗棋布,似仙女散落的碧玉簪,静静卧在水中央;湖岸的楼群顺着山势铺展,却没了往日的热闹,同行的当地人轻声叹:“前几年这儿的房子炒到几万块,如今六七千一平,也鲜有人问津。”
可这份“淡”,反倒让山下的小镇多了几分烟火气的真。我们转了几处农贸土产市场,鲜鱼在水盆里甩着银尾,带着露水的青菜沾着泥土香,摊主们操着软糯的吴语吆喝,字句里都裹着生活的温甜。傍晚的风携着湖水的凉意漫上岸,我和爱人沿湖慢走,眼里的景致比诗还鲜活:年轻人踩着滑板掠过,衣角掀起一阵青春的风;大妈大爷们跟着音乐起舞,舞步里是岁月沉淀的从容;垂钓者坐在石阶上,鱼竿一垂,便把漫天霞光都钓进了澄澈的湖水里。
街角的小渔饭馆里,我要了一壶5年的女儿红,瞩望店家取来姜丝,在小壶的炉上细细温着。酒液入喉时,暖意从舌尖漫到心口,恰好驱散了晚风的微凉。出租车司机健谈,说离镇四十多公里处,曾有座“水下古镇”的复制品——政府想借旅游东风招商引资,可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在湖风里静默成了遗憾。我握着温热的酒盏忽然明白,千岛湖的美,从不是靠“急功近利”堆出来的。它的灵魂,本就藏在“一座山林半湖水”的从容里,藏在绿水青山的底色里,藏在寻常百姓的烟火气里。
就像镇上那些开着电瓶车上下班的人,拿着三四千的工资,却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不追浮华,不逐虚名,只守着一湖清水、几缕炊烟,便把幸福酿成了最醇厚的酒。此刻我坐在窗前,窗外的湖水已浸在夜色里,远处的灯火映在湖面,像撒了一把碎星。只盼这方年轻又秀美的山湖之城,能守住这份纯粹与温润,在时光里慢慢沉淀,让绿水青山的底色,长出更动人的未来。
(2025.09.23晨急就于怡途湖景酒店1612)
五、离别赠言:给千岛湖的“山水”注入文化艺术与科技的灵魂
车窗外的千岛湖渐渐远去,澄澈的湖水与葱郁的岛屿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场旅程里,千岛湖的自然之美无疑是震撼的——碧波万顷间,千座岛屿星罗棋布,随手一拍都是能用作壁纸的风景。但当返程的疲惫与回味交织,一个念头愈发清晰:这样一座以自然景观为核心的城区,若想让游客的“到此一游”变成“深度眷恋”,必须为其注入文化、艺术与科技的力量,让游玩真正有深度、有灵魂。
长久以来,千岛湖的标签似乎始终停留在“看山看水”。游客乘船穿梭于岛屿之间,打卡网红观景台,品尝有机鱼头,一天或两天的行程便已“圆满”。可这样的游玩,更像一场“视觉快餐”——惊艳于表层的自然风光,却难以触摸到这座城市的内在温度。真正能留住人的旅行,从来不止于“看见”,更在于“感受”与“共鸣”,而文化,正是搭建这种共鸣的基石。
千岛湖的文化底蕴本就藏在山水之间,只是尚未被充分激活,我看到邵华泽的题字,就想到他是淳安人。这方山水名人众多,包括桐庐姚夔(字大章,号损庵,浙江省严州府桐庐县人,明朝名臣,誉称姚天官。他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官至吏部尚书,在任期间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对明朝的政治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的赖梅松(中通快递创始的桐庐人。2025年胡润排行赖梅松身价315亿。他从贫困山村走出,历经艰辛创业,带领中通快递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快递企业,为桐庐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里还有新安江水库移民的厚重历史,无数家庭为了一湖碧水背井离乡,他们的故事、习俗、生活智慧,是最动人的“本土文化IP”;这里还有浙西山水孕育的民俗风情,传统的竹编、木雕、渔民号子,是能让游客“触摸”到的烟火气。若能将这些文化元素从“幕后”拉到“台前”——比如打造一座小型移民文化纪念馆,用沉浸式展陈讲述“水与城”的故事;或是在湖边村落开设民俗体验工坊,让游客跟着老匠人学编竹篮、学唱渔歌,千岛湖的“人文味”便会自然流露,游客的记忆也会从“好看的湖”变成“有故事的城”。
而艺术,则是为千岛湖的自然之美“锦上添花”的画笔。放眼世界,许多以自然景观闻名的地方,都因艺术的融入而焕发新生——挪威的峡湾有雕塑装置与自然共生,日本的富士山有艺术祭呼应四季。千岛湖同样可以如此:在沿湖步道旁增设与山水呼应的公共艺术作品,让金属、石材与湖水、草木对话;在岛屿间举办小型户外音乐会,让钢琴声、小提琴声随水波荡漾;甚至可以邀请艺术家驻村创作,将千岛湖的晨昏、云雾、渔火转化为画作、陶艺、装置艺术,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也能与艺术“不期而遇”。当自然景观与艺术审美碰撞,千岛湖的美便不再是单一的“自然之美”,而是多了一层“精神共鸣之美”。
科技,则是让千岛湖的“深度游玩”变得更便捷、更有趣的桥梁。如今的游客早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他们渴望“互动”与“探索”。科技恰好能满足这种需求:比如开发“千岛湖智慧导览”小程序,通过AR技术还原库区形成的历史场景,让游客对着湖面“看见”当年的移民村落;在岛屿景区设置智能互动装置,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了解鱼类、植被的生态知识,甚至参与“虚拟捕鱼”游戏,感受渔民的生活;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为不同人群定制“文化研学路线”“艺术打卡路线”“生态探索路线”,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千岛湖玩法”。科技不是要“替代”自然与文化,而是用更轻盈、更有趣的方式,引导游客“读懂”千岛湖。
返程的路还在继续,我想起一位旅行博主说过的话:“好的旅行,是让你离开时,心里多了一些东西。”对于千岛湖而言,这“多出来的东西”,就是文化带来的感动、艺术带来的共鸣、科技带来的惊喜。当自然之美与文化、艺术、科技深度融合,千岛湖便不再只是一个“游玩的目的地”,而是一个能让人“走心”的“精神栖息地”。
期待下次再来时,能在千岛湖畔既见碧水青山,也见文化烟火、艺术光影与科技温度——那才是一座有深度、有灵魂的千岛湖。(2025.9.23秋分时节急于高铁站)
2025-09-26
2025-09-23
2025-09-22
2025-09-21
2025-09-19
2025-09-18
2025-09-18
2025-09-15
2025-09-10
2025-09-09
2025-09-08
2025-09-08
2025-09-07
2025-09-05
2025-09-05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