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我有幸参加了省城、晋中诗人作家的稷山清水庄采风活动。在杏花如雪的吕梁山南麓,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清水庄小学的智慧课堂。在深情的钢筋水泥建筑之下,谱写了一曲书香至上的乡野之魂,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企业兴村暖人心,清水校园亮堂堂”的文化力量,令我们这些白头访者感慨万千,感动得老泪纵横。
一.稷山峪口,高标准的清水庄小学
清水庄小学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西社镇清水庄村。清水庄村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村里残存的灰土坑,见证着这片土地几千年的文明薪火。这里曾叫清水峪口,后来才改名为清水庄村。“稷”意为江山社稷,古时指一种谷物粮食。后稷是古代掌管农业的官名,是名叫姬弃的人,他是姜源的儿子,长大后成为管理农业、教民众稼穑耕种五谷杂粮的官员。这也是稷山名字的由来。
由于村支书外出有事,由清水庄村副书记田小彦一行人接待了我们。田副书记一表人才,温文尔雅,身材高大挺拔,是一位从北京卫戍区转业回村的军人干部。他介绍说:“清水庄小学,承载着一门三代人名族企业的魂。”讲起清水庄小学的投资人,田副书记滔滔不绝。
2022年秋,山西永祥煤焦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在吕梁山畔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本着企业反哺社会的企业家精神,响应“万企兴万村”的号召,面对旧校区面积小、设施落后的窘境,在村委会全力配合与协同下,毅然决然担当起村委党支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改善办学条件,决定捐建一所两轨制标准化小学。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从选址、拆迁、动土石、筑涵洞、起地基、盖楼房,到软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永祥煤焦集团发挥了山西汉子一言九鼎、忠诚担当的精神,硬是咬牙自筹资金,克服种种困难,于2023年8月22日,一所现代化的清水庄小学落成典礼,创造了不到一年建成一所占地面积8507.13平方米高标准学校的奇迹。过程是艰难的,就像支持拆迁的八十岁的田老汉,颤巍巍地说:“我家的老窑洞拆就拆了吧,娃们的学堂要紧。”就像田副书记那标致的五官上黑黢黢的风吹日晒,印刻着岁月的沧桑和创业的艰辛。
村委会本着就近便利、不占用耕地的选址原则,学校定位后,新安置搬迁村民60余户,拆除旧房屋及窑洞200余间(孔),补偿资金达300余万元。新校址北高南低落差大,西侧为泄洪道,为做到平整及雨季的安全,动土石10万余方,筑排涝涵洞190米,工程量之大,所遇到的繁杂事之多,难以言表。永祥公司慷慨解囊,投资3000余万元,以最高的质量标准、最快的施工速度,建成了包括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综合体育场等,总建筑面积8507.13平方米,可容纳540名学生就读的标准化小学,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孩子“上学难、接送烦”的问题。
同行的田小彦副书记还讲述了村民们自发为三代人送匾额的过往旧事。永祥煤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少俊的爷爷注重家风教育,从小教育孩子们:“你有钱以后,不能光顾着自己花,要把村里贫困的恓惶的人管一管,要为村民做好事做实事。”得到帮助的清水庄居民,在他八十八岁时自发地为他送了“德善厚溥”的匾额;在刘少俊父亲退休之际,村民们感念他十九年的云雨之恩,送“泽润水峪”匾额以表感谢;第三次送匾额是刘少俊的父亲退休后,村民们自发送给为清水庄发展倾注心血十九年的老村长“终身名誉村长”荣誉。
清水庄小学位于清水庄村的东北方。曾经,这里破烂不堪,石桥、沟壑错乱纵横。山西永祥煤焦集团有限公司本着工业反哺农村、厚植社会责任、振兴乡村共同发展的企业精神,投资3000余万元,将这里东挖西阔、铲崖填沟、挖渠筑涵、平整绿化,终于交付使用了一所标准化现代化的小学。听着田小彦副书记的介绍,看到崭新的校园矗立在我们面前,看着校门口高高飘扬的国旗,曾经是天安门国旗护卫手的毕福堂社长不由自主地举起右手致敬行礼。
映入眼帘的是综合楼。青灰色的砖,黄白的廊柱,“求实、求善、求真、求美”的烫金校训大字在春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大门,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分列两边展示在橱窗里,孩子们的波点南瓜、你好2025、鱼戏荷叶间等系列作品童真清丽、颜色鲜艳,一场与大师的对话与梦想如春天的荷苞般展示在我们面前。地面和墙壁一尘不染,被老师和孩子们保护得很好,跟新校舍时一样新。
走进美术教室,四个很宽大的书法台干净整洁,讲台上是落地多媒体数字教学黑板。看到孩子们实现了荧屏教学,我们很是感慨。学校很是用心,将孩子们的书法作品做成卷轴悬挂在教室外面的庭廊,古朴而励志。我们来到了教室,一排排整齐的灰色多功能课桌映入眼帘。每位同学独立一桌,桌面上有放置笔等文具的凹槽,其下是放书籍的抽屉,最下层是有矮围栏的开放空间,可以放不同高度的物品。独立座椅与课桌成套,还是立体功能学靠背和坐垫结构。
年轻活泼的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无粉笔现代化教学。指触或者笔触屏幕,希沃白板就打开了,老师们可以无粉笔教学。她将书本放置在屏幕左边的扫描台,页面就立刻投射在大屏幕上。老师讲到尽兴处,可以用电子笔直接在屏幕课本上批注修改,下划线、波浪线、敲白板划重点;还可以直接做文本扫描,烤成电子版收藏;还可以对比教学,把孩子们优秀的、欠缺的放在一个页面讲解,对比优缺,直观改进。最为震撼的是,可以现场投屏录播课堂实时。当坐在教室里的我们同步出现在讲堂大屏幕上时,拍摄咔嚓声、赞叹唏嘘声此起彼伏。有人举手向自己打招呼,有人将自己在虚拟世界里的“元宇宙”拍摄记录下来,人们在高科技智能化的教学中沉浸式惊喜。
我们采风队的二级研究员、大学教授崔富春按捺不住喜悦,举起电子笔,以惊风雨的狂草书下了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他用橘红色字体粗笔书写,在阳光照射下,字体龙飞凤舞,自带光芒。喝彩声、鼓掌声不断,年轻老师更是如获至宝,赶紧下载保存供同学们效仿学习。气氛热烈,头发花白的采风队员们端坐在座椅上,唱起了《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激情澎湃的歌曲。
年轻老师极力推荐我们去三层楼的生活楼去体验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一楼餐厅宽敞明亮,八座位餐桌整齐排列。老师说,孩子们是县里统一食谱统一配餐,在食堂经师傅们清洗加工,热腾腾的饭菜就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了。同学们是免费住宿制,一天早中晚的伙食费才十元钱。用餐时,老师们会把汤食端到每位孩子面前,以免烫伤。看着一个个孩子用餐完毕,安顿好孩子们后,老师们才精疲力尽地放心用餐。
我们来到了二楼孩子们的宿舍,这是个十人上下床的宿舍,宽敞明亮,设施先进。宿舍内配备了壁挂式空调,为孩子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孩子们的拖鞋整齐地斜插在床铺下面的架子上,脸盆、毛巾甚至袜子都有专用的置物架,整齐统一地放置在床铺下方。田小彦副书记告诉我们,床铺全部是质量上乘、结实耐用的不锈钢材质,是他们精心为孩子们挑选的。每张床铺上都贴有孩子们的身份识别照片卡片,方便生活老师管理。在这里,高年级的孩子们会照顾低年级的同学,低年级的孩子住在下铺,高年级的孩子住在上铺。周末时,孩子们带着床单和被罩回家清洗,宿舍空无一人,但似乎仍能听到孩子们童真无邪的打闹声。他们拿着脸盆排着队来到洗漱间,接上热乎乎的清泉水,坐在学校配置的小板凳上洗脚,一拨接一拨,秩序井然。生活老师则为他们送上擦脚毛巾,细心照料。这里有着家里应有的爱与温暖,大概这也是孩子们争先恐后愿意住校的原因吧。
从年轻老师脸上的喜悦和心底的自信中,我们能感受到这里教师的幸福感。然而,当我们上三楼看到老师们的宿舍时,还是被眼前的一切深深打动。老师们也住在现代化的宿舍里,一如星级宾馆的标准间:统一的双人软包床,柔软舒适的被褥,整齐的衣柜,自动升降式晾衣架,以及智能淋浴设施一应俱全。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让人感到无比温馨。我们不禁为乡村教师能拥有如此优越的宿舍待遇而暗暗喝彩。
二、欲说还休、老泪纵横的采风者
采风队伍中不乏高人。当天晚上,毕福堂老师便创作了一首现代散文诗《请求》。老师走进稷山县清水庄小学的智慧课堂,用皱纹丈量课桌的弧度,用白发照亮智慧黑版的反光,将50年前贫困的教育条件与当下现代化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时代巨变进行对比,抒发了对乡村振兴、乡村教育巨变以及清水庄全体村民的深深敬意,也讴歌了企业带动教育的丰硕成果。这首诗实现了毕老师对童年缺憾的精神补偿。他用“补丁书包、洋油灯、半截橡皮”等意象,具体描绘了过去贫困、饥饿、简陋的课堂,而如今清水庄小学的“免费住宿、营养配餐、生活老师的细致照料”等,正是乡村振兴中教育进步的生动体现。诗的最后,毕老师在清水庄小学听课、敬礼、系红领巾,对童年的缺憾和解、对眼前的课堂欣慰。
这首对过去告别、对当下礼赞的诗歌一经面世,又经采风队成员韩莹老师的深情朗读,现场所有人被深深感动,个个热泪盈眶,情不自已。田小彦副书记更是被说到软肋,那条用灵魂走过的艰辛建校之路,无数次的被误解、误读乃至伤害,以及日日夜夜付出的无法想象的心血,都在这一刻历历在目,瞬间破防。这位七尺高的男子汉,泣不成声,几度哽咽。他说,这是最好的文化下乡活动,是采风队送给清水庄的无比珍贵的礼物。他们将把这首诗作为清水庄小学文化的经典教学案例,永远铭记在清水村人民的心中。当第二天,我把毕老师的《请求》用视频电影的模式记录下来时,激动的邀约人王子墨老师说,他已经把视频发给了稷山县教育局长,大家对这次文化下乡活动非常满意。
三、现场赠书、挥毫笔会,采风队再起高潮
第二天上午,我们采风队在清水庄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了赠书活动和采风笔会,继续为乡村振兴助力,为乡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武江波继《榆次往事》之后,又一部鸿篇巨著《涂川寄情》问世。借用《文化晋中》责编昊然老师的话:“武江波的两部著作,是他一生对文化的青睐,更是他孜孜不倦写作的浓缩,这便是一城繁华,两部力作。”武老师将他写作的《闲爱孤云》也赠送给了村委会,同时,《文化晋中》杂志也在乡村文化建设的道路上继续传播。山西省文联《九州诗文》杂志社社长毕福堂老师送来了《九州诗文》和《当代诗文》书籍,原榆次报副总编张元明老师也带来了他刚出版的力作《张元明诗文集》,这些书籍丰富了乡村图书阅览室,为清水庄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书法家协会理事崔富春老师,诗书画摄技艺精妙绝伦。他是大学教授,对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尤其对乡村振兴捐资建校更是有深刻的感悟。他连夜加班,创作出贴合清水庄简洁有力的格律诗和楹联作品,在笔会上龙蛇飞动,震惊四座。他才华横溢的《赞稷山永祥公司兴教助农》格律诗,用质朴真挚的语言,高度赞扬了永祥煤焦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投资教育、改善乡村学校条件的善举,寄托了对乡村教育成果的期望,希望山里的孩子也能赢在起跑线上。他还写了格律诗《清水庄振兴吟》,结合企村共建,一句“党旗焕彩映村新”语出惊人,颂扬了政策的成效。“醉乡人”“春永驻”更是将村民的幸福感、持续的发展活力以及对未来乡村繁荣的信心,淋漓尽致地用田园抒情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崔富春老师挥毫泼墨,行、草、隶、篆,酣畅淋漓地表达着他对清水庄村的喜爱。他常说:“书家的字体是书家一生的追求,但书家笔下的文字内容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漫画艺术学者王子墨也画了牡丹图和漫画作品,献给他热爱的家乡。
在清水庄党群服务中心,晋中文化下乡助力晋南乡村振兴的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教育是峪口里永不干涸的清泉,文化的力量在这里汇聚,乡村振兴的希望在这里点燃。清水庄小学的智慧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希望所在。临行时,我们看到几个孩子用手机拍摄盛开的花雨,他们的笑声随着山风飘得很远,厚植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中。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清水庄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乡村教育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附:
请求
毕福堂
我以六十多岁尊老爱幼的特权
以驱车四百一十公里的辛苦
严重地 强烈地请求一一
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正北端的
稷山县最好的双规制农村寄宿制清水庄小学
让我曾经的童年重上一堂课
手机百度搜索“童年的定义”
是6一12岁的小学阶段
而五十多年前我的透风露雨的课堂
打着补丁的书包总是落汤鸡般在寒风中颤抖
那时的书声琅琅太单调了
翻来覆去就一个叠音 饿 饿 饿 饿
洋油灯吝啬的像蚕豆明灭在字列行间
半截橡皮总也擦不掉贫穷的家境
当年曾经的小学时代与眼前的情景差别太大一一
今天 这里的教学条件 硬件实施
十里八乡堪称一流
宝贝们的住宿全部免费
吃饭方面皆由上级教育部门统一配餐
肉 菜 蛋按营养比例配好悉数送来
可口的一日三餐只收不到10元钱
更为感动的是
每每开饭之际
生活老师先把孩子们的汤碗一一端上 摆好
以防宝贝们滑倒 烫伤
考虑的何等细微
一招一式父母般关怀备至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不是骨血胜似骨血
清水庄小学啊
看看这一行人滿头的白发
这爷爷奶奶 姥爷姥姥辈的滿脸的皱纹
他们的当年是回不去了
就让这双双的羡慕 感叹
弥补一下缺憾吧
让他们端坐在课桌上听一堂课
给年轻的老师敬一个礼
抬手 梦中呢喃了一千次的童年又回来了
再系一条”六一儿童节”的红领巾
牢牢地打一个结
再打一个结
2025.3.30日于稷山县清水庄小学
赞稷山永祥公司兴教助农
崔富春
永祥宏志绘桑榆,倾资千万筑学庐。
播得春风化时雨,山乡桃李自成途。
清水庄振兴吟
崔富春
党旗焕彩映村新,企村连心富路伸。
和美家园春永驻,小康光景醉乡人。
2025-05-02
2025-05-01
2025-04-28
2025-04-21
2025-04-20
2025-04-19
2025-04-17
2025-04-14
2025-04-13
2025-04-10
中韩陶瓷艺术交流再启新篇"和美神工"作品展亮相韩国闻庆第27届传统茶碗节
2025-05-03
2025-05-03
2025-05-02
“半千之约 天籁重鸣”铁琴春声专题纪念音乐会暨“天籁故里・南湖春晓”雅集活动隆重举行
2025-05-01
书香文雅423世界图书日特辑(三):著名作家张庆和携书香文雅出品图书出席活动,助力中高考阅读写作
2025-04-30
2025-04-30
詩里家国畫中詩 --雪島(徐锁荣)五指山熱帶雨林 行吟寫生作品展
2025-04-29
我踏金鳌海上来 —— 记无锡市通商中心会长、致公党无锡市委文体委副主任 丁康权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年怀柔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暨和美民族乡村宣传推介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2025-04-29
著名军旅诗人刘笑伟:人生的诗意与诗意的人生——“百川汇海·文学盛宴”在中国政法大学开讲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8
2025-04-28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