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稷山清水庄:大山里的梯云人家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邓艳平 | 发布时间: 2025-04-06 | 295 次浏览 | 分享到:

稷山,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中华农耕始祖后稷的故里,更是农耕文明与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当踏入稷山县的那一刻,后稷教民稼穑的文旅招牌便映入眼帘,诉说着这片土地千年的农耕传承。

吕梁山南麓的清水庄村,宛如一片被春风抖开的绸缎。清明时节,我们踏着杏花雨踏入这片土地,粉白色的花瓣沿着道路飘落,恍惚间竟分不清是云朵坠入山涧,还是春雪误入了人间。麦苗已经长到成熟的韭菜那么高,妖娆的柳枝泛着柔软的身姿,婀娜多姿地笑着迎接远方的客人。

我们是在广播里优美歌声的陪伴下,来到清水庄村的“水峪家园”的。一路上繁花盛开,西府海棠的胭脂色染透了石楠灌木丛绿色的新叶,叶尖还洇着淡淡的绯红;碧桃的深红带着牡丹的贵气,与连翘的明黄在春风里翻卷,盛开的花蕊引来蜜蜂醉得打旋,让人仿佛置身于油画里散落的矿物质颜料盒。

巨大的水池中,楼前的喷泉随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时高时低,像白色的精灵在变换着姿势舞蹈。旁边另一池,三孔石桥驮着晨曦,桥洞中流转的绿波倒映在中国版图的景观池中。红色的“把乡村建设成为美丽新家园”标语洇出湿润的霞光,展示着蓬勃的活力。桥周围怪石林立,随意而颇有规划地排列在景观池周围。潺潺的流水从不高的石头上如一条条素练从云的那边落下来。景观池清澈见底,碧绿如玉,山、石、洞、桥、绿树红花、蓝天白云、亭台楼阁倒映在水中,水天交接。池边多了些花花绿绿驻足的人群,还有此起彼伏的咔嚓声,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人间浮。好一个人间仙境,清净旖旎之地。

依山而建的台阶,复古的路灯,半人高的庭栏,与走进城市的高档花园式小区没什么两样。要不是楼后面巍峨的吕梁山提醒,我几乎忘了这里是山里的农村小区。“水峪家园”是一座九层高楼小区。我们受热情的当地人邀请,坐着电梯走进一户人家里。他家的房屋宽大、干净,热情的主人摆上当地新鲜的水果招待我们,花瓶里插着刚从后山折得的野杏枝,花瓣上的露珠还映着吕梁山的轮廓。这里南北通透,阳光照射得屋里亮堂堂的。从北面的窗户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山,南面的阳台是主人的最爱,一对休闲椅,摆个茶几,隔着明亮的窗户望出去,清水庄尽收眼底:稷王山的薄雾正漫过层层人字形红瓦房子,近处水声潺潺、鸟鸣啾啾,姹紫嫣红的春光,生机勃勃的广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正在进行时的日常。

热情的主人自豪地说,清水庄是个很有人烟味、人居历史悠久的宜居风水宝地,五千年的陶器绳纹与现代地暖管道的银光相互映照。这是有据可考的。在清水庄人日常劳作中,发现几处土质变成灰色的灰土坑,简单地说,就是祖先生活过的垃圾堆。专家说,这是与几千年前仰韶文化同期的古人生活过的遗迹。结合他们平时看到的楼房后面的旱涝不竭的清泉,符合古人逐水而居的特点。伴随着体量很大的不同形状的陶器、头骨、牙齿等,这些发现都证明了这里悠久的人类居住历史。

主人说,他们的房屋质量非常好,这得益于一心为公、让人放心的好书记把关。书记做事很用心,给老百姓办事,实实在在,从不含糊;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坚决为民做实事、做好事。“咱庄稼人的屋舍,得经得起二十四节气的轮转。”书记说。他们的入户门用的都是盼盼门;上下水管道用的不是普通的日丰管,而是台湾的环亚管;墙壁摸到哪里都放心,都是用钢筋水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建造出来的;夯地基时监理说,建9层楼房,8.5米的水泥桩就足够了,但他们还是用了18.5米的钢筋水泥桩,这在别的地方建20层楼层才用,监理摇头叹息的“浪费”,最终在九层楼体里长成了稷山脊梁。最骄傲的是,他们的房价是低于成本价的良心房。讲到这里,主人眼眶里打转的激动的泪花还是没忍住滚落下来。

一个吕梁山南麓的小村庄,农民住高楼、用电梯、讲品牌,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离不开好的带头人、勤劳朴实的村民和风清气正的生存环境。古时后稷教民稼穑于此,而今民智能稼穑而居华屋,清水庄,岂非又一教乎!

山泉哼着古老的歌谣,清冽的水流正通过台湾环亚管,在每家每户的龙头里汩汩流淌。中国地图形状的水池里,吕梁山的倒影轻晃,将九个楼层的灯火漾成满地稷山。暮色爬上钢筋水泥的棱角,晚归的农人乘着电梯归家。按钮亮起的数字像串在吕梁山脊的星子,九层楼高的地基托举着古老的土地,把乡村振兴的壮举谱成现代田园诗。电梯起落的方寸之间,升降的不只是归家的人影,更是千年农耕文明拔节的新声——二十四节气的铜漏滴答作响,在钢筋水泥里浇灌出新的篇章。当最后一道夕照掠过稷王山巅的麦苗,我看见农耕文明的基因正沿着电梯钢索生长,在清明时节的细雨里,将山居岁月抻展出崭新的年轮。

散文随笔
更多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