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与郑愁予先生一起参加楚辞文化之旅
□北塔
2004年我与郑愁予先生相识于美国波士顿西蒙斯学院举办的“首届国际中文诗歌节”,后曾在西藏、湖南、青海、北京等地多次一起把盏论诗。
我跟他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19年的湘楚大地。
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老友屈金星先生和另一位文旅策划大咖郭敬大侠一起应邀为湖南省怀化市锦绣五溪商业中心精心策划首届中华海峡两岸诗人楚辞文化之旅。此次楚辞之旅从5月6日至12日,从怀化到汨罗,沿着沅湘屈原流放行吟的路线进行采风,中间穿插造访了凤凰、岳阳等地,这是一次诗歌朝圣之旅、又是楚辞文化寻根之行,也是内涵特别丰富饱满的一次旅行。
8日晚上,“以爱·乡愁”为主题的中国(怀化)海峡两岸诗歌音乐晚会在怀化锦绣五溪广场隆重举办,拉开了“原味台湾”怀化两岸经贸文化博览会的帷幕,这也标志着首届中华海峡两岸诗人楚辞文化之旅的启程。按照屈金星的奇妙策划,晚会上,朗诵家郝娟、吕铭创意交叉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和郑愁予的《错误》。郝娟先朗诵一段《乡愁》,吕铭再朗诵一段《错误》,交替穿插,效果奇佳!他俩朗诵结束后,郑先生被请上台发表感言,他竟激动得语噎。
9日,我们依然在怀化悠然采风考察。
5月10日上午,海峡两岸诗歌交流会在怀化学院东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据金星说,这是怀化学院文学院有关领导听说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领衔带领海峡两岸诗人、学者造访怀化,觉得机会难得,临时起意请我们去跟学生见面的。虽然是临时筹备,但学生们还是朗诵了郑先生的诗,问了他多个问题。他认真聆听,也认真回答。毕竟,他大半辈子都是教书先生嘛。我在那次交流会上,首次公开提出板斧诗论。有人用柳叶刀写诗,写得细腻、清新、巧妙;但我更主张用板斧写诗,更钟爱厚重、粗犷、朴拙的风格。郑先生表示认同。
下午,我们本来要去此次楚辞之旅最重要的目的地汨罗,第二天那里有非常正式的活动。但是,凤凰古城文学界的朋友们从金星处得知郑愁予先生驾临他们附近,便力邀甚至可以说是拦截我们去古城一游。这座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境内的古城即沱江古镇是国家5A级景区、沈从文的家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魅力太大,名气太响,许多人如我者梦寐已久。虽然时间很紧,而且有点累,大家都同意或者说竟至于要求拐过去走一趟。郑先生想去凤凰的愿望表达得尤其强烈;因为他跟沈从文有交情,后者1980年代去美国时在耶鲁大学附近住了三个月,郑先生隔三差五去拜访。金星从善如流,于是大巴车转向凤凰。我们抵达古城时,当地文学界的多位朋友出来迎着我们,简单座谈了一下,便开始游览。一开始,我陪伴郑先生他们慢慢在沱江边散走,走过镇上热闹非凡的最大风雨桥后,我们面临两个选择:去沈从文的故居或者坟墓。郑先生他们都选择去故居,但我和另一个朋友选择去坟墓——尽管坟墓离得比较远,但我总认为一个人的死亡比出生更重要,死亡主题比出生主题更值得我们关注。沈从文的坟墓虽然简单、偏僻,但就在沱江边上一处幽静的林木覆盖的所在;这可以说是遂了他的愿:叶落归根、闹中取静。
当晚,当地朋友们就在沱江边上一家生意兴隆的餐馆宴请我们,吃的是土家族地道的土菜,喝的也是正宗的土酒。大概是因为来到了沈从文的家乡、天下闻名的凤凰古城,郑先生兴致很高,而且越喝兴致越高,而且似乎盯上了我——当年他们四大饮者之一许世旭先生的嫡传弟子,一杯杯地要跟我捉对厮杀。散席后,他才觉得自己其实喝得已经不少,而且有点累了,于是,绿蒂陪他休息;我们其他人则开始匆促的夜游。我们沿着淙淙唱着夜歌的沱江岸边走了一段,灯光照在哗哗的水波上,反射出来,并不璀璨,反而有点幽暗;但我喜欢那种幽明的氛围,更加浪漫、温馨,给喧闹降噪,给美景增色。次日我们的目的地是汨罗,因此,不敢在凤凰流连太久,大概是晚上九点多钟吧,我们跟郑先生他们会合,上了大巴车,依依惜别灯火辉煌的古城凤凰。
11日上午的行程开始得很晚,而且只有参观屈子祠一项。屈子祠又称屈子庙、汨罗庙、三闾祠等,始建于汉代,原址紧靠汨罗江边,清乾隆二十一年(1766年)大规模重建时迁至现址玉笥山——离汨罗江也挺近。据说,屈原因遭小人谗言被楚王驱逐,辗转来到玉笥山居住。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楚国国都郢城被秦军攻破,屈原绝望地怀沙自沉于江中。屈子祠现存建筑为砖木结构,三进院落布局。因为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积累,祠里值得观赏的东西实在太丰厚,如四壁石板镌刻历朝吊祭屈原的诗文词赋、正厅以巨木雕刻的司马迁的《屈原列传》、矗立在后殿的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还有大量历代碑刻。时任汨罗屈原纪念馆副馆长任远女士亲自为我们讲解,白发苍苍的老馆长刘石林先生也来给我们当导游。时间有限,我们只能选看最精华的部分。
郑先生特别兴奋,他想多看,也想跟上大部队,无奈他的腿脚不听使唤。主办方贴心地找来了一辆轮椅。新加坡女诗人舒然等我们几个晚辈跟工作人员一起轮流推着他游览。遇到需要近看细看的景物,他就下来;比如,他对他感兴趣的重要碑文会驻足一字字地研读。转场时,他就再上轮椅。如是多次。他一路发表他这一生阅读、感悟屈原之精神与作品的点点滴滴。人们纷纷跟他合影,他从不推拒。他还接受了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那时离当年的端午节只有个把月时间,朝拜屈子祠最重要的莫过于祭屈仪式——端午节最重要的起因嘛。时任汨罗市委书记喻文亲自陪同我们参加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主办方请郑先生领祭。我们全都披挂着印有屈原诗句的黄色绶带,列队凝神,静听祭文,向屈原像三鞠躬。
5月11日下午,在屈子祠的一个半开放的大厅里举行了“寻根•追梦”——首届中华海峡两岸诗人楚辞之旅座谈会,由湖南省诗歌学会主办,由我的老友、该会副会长、诗人陈群洲先生主持。湖南各地的诗人、楚辞学者来了不少。郑先生发表了挺长时间的感言。他说:“我祖籍河北,生于济南,长于北京。在长沙、衡阳读初中,后来去了中国台湾,再到美国。但是,我文化的根在中国。屈原是我心中最重要的诗人。”他还说,这是他第二次到汨罗。他最好的朋友袁德兴的家乡就是汨罗。七、八年前,他曾跟袁一起回过一趟;不过,那次几乎是微服私访,没有这么大的欢迎阵仗。
当天晚上,就在我们下榻的安适静雅的屈子文化园里,当地政府举办了朴素而隆重的欢迎晚宴,我想,其深层考量是:伟大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诗歌文化是维系并加强两岸人民感情的重要资源和独特力量。
5月12日,我们乘坐大巴转场去此行的最后一站:岳阳。岳阳诗歌界的朋友们也是闻“郑”而动,纷纷来陪同我们登岳阳楼、谒小乔墓,同时一睹郑老的风采,纷纷与他合影留念。时任岳阳楼景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李冈先生也是一位诗人。参观结束之后,他召集举办了颇为正式的“中国名楼诗歌文化论坛”。
午餐后,郑先生他们一行三人就踏上回台湾的旅程。我还记得,我们是在景区外的一条小路边送他们上的一辆商务车。我当时真有点伤感或绝望:以郑先生老病之实况,真不知道是否还有再见的可能。
他们回台湾不久后,郑先生又回到了美国;他回美国不久后,席卷全世界的大瘟疫来了,他挚爱的太太走了,他自己也累倒了,直至他终于驾鹤西去——不,东归!
自从2004年我与郑先生在美国相识以来,已逾二十载,由于相隔千里万里,交往并不密,但无论是人格还是诗格,他跟屈原一样——都是我的精神父亲之一。匆草此文遥祭。痛哉甚矣!!!
作者简介:北塔,生于姑苏,现居大都,诗人、学者、翻译家,已出版诗集《滚石有苔》《巨蟒紧抱街衢》等各类著译约30种。有“石头诗人”之称。
2025-07-11
2025-07-11
2025-07-10
2025-07-10
2025-07-06
2025-07-06
2025-07-04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27
2025-06-20
2025-06-17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