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香港文化教育代表团欢迎会暨《国际当代华文诗人优秀诗选》新书发布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美晨整理 | 发布时间: 2025-07-24 | 294 次浏览 | 分享到: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和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探究孔孟足迹,宏扬中华文化”文旅考察团,2025年7月23日在济南举办香港文化教育代表团欢迎会暨《国际当代华文诗人优秀诗选》新书发布会。此次活动是继4月27日香港新书发布会后,又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会。来自海内外的诗人、学者及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代华文诗歌的创作与发展。



诗选由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主席沙浪先生和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周瀚博士共同主编,收录了148位诗人的600多首优秀作品,涵盖新诗与古诗词,展现了全球华文诗人的创作活力。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写来贺信:“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华文诗歌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自觉。诗人们既扎根于汉语的诗性传统,又大胆吸收其他文化的养分。这种跨国别跨种族跨文化的互鉴,并非是简单的模仿或拼贴,而是通过语言的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当东方意境与西方现代主义相遇,当古典韵味与后现代结构交织,诗歌便成为了文化交融的见证者。”



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主席沙浪指出,济南这座城市的血脉里流淌着诗的基因。从《诗经》“汶水汤汤”的古老吟唱,到杜甫“海右此亭古”的深沉咏叹;从赵孟頫“云雾润蒸华不注”的笔墨意境,到老舍笔下“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现代抒怀——诗歌始终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心跳。“今天,我们带来的这部诗选,恰似一股新的泉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激荡起层层诗意的涟漪。”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让诗歌这人类最古老也最纯粹的语言,成为跨越千山万水的信使,让它成为照亮文明星空的灯塔,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华文诗学互学互鉴,共同丰富世界诗歌的璀璨星空。




国际华文诗人笔会常务副主席萨仁图娅讲到:“作为这部诗选的跋作者,我深深感受到这部作品所承载的文化重量。一部诗选,两类题材,多元一体,充分展现了当代华文诗歌创作的多元风貌和蓬勃生机。这部诗选呈现出六个特点:第一,主题风格的多样性;第二,跨越地域的代表性;第三,诗歌体式的丰富性;第四,延续承袭的传统性;第五,多元文化的交流性;第六,当代诗学的史料性。



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荣誉顾问、著名诗人桑恆昌认为,华文诗歌在新时代有三种力量:第一是扎根大地的力量。第二是直面人生的勇气。“诗人要敢于用伤口歌唱”。第三是创新求变的锐气。济南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既守护着历山书院千年文脉,又孕育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浪潮。 朋友们,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和真挚的声音,去传递和平与希望。让华文诗歌的清泉,滋润更广阔的心灵沃土。



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荣誉顾问、著名学者诗人杜若鸿博士发言:“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里,我们相聚在齐鲁大地,共同见证《国际当代华文诗人优秀诗选(2024)》的盛大发布,这不仅是华文诗坛的一件盛事,更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时刻。这部作品以丰富多元的创作风貌,生动展现了当代华文诗歌的蓬勃生机。诗选既有立足传统的古体诗词,又有锐意创新的现代诗歌,这种兼容并蓄的编纂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胸襟。”



山东省园林局原纪委书记、作家李炳锋在发布会上重点阐述了济南历史文化名人的当代价值。他特别强调:“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的历史贡献同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张养浩是元代散曲大家,其《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成为千古名句,展现了他深沉的民本思想。他的作品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是济南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标山记》等作品展现了对济南山水的深厚情感,为当代济南园林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照。 《国际当代华文诗人优秀诗选》的发布,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山东嘉华旅游董事长张明畅谈曾巩与济南的文化传承。他指出:“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不仅以文章名世,更与济南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主政济南期间的城市建设至今仍在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大家漫步的曲水亭街、游览的大明湖、观赏的趵突泉,其基本格局都源自曾巩时期。”张明介绍,北宋熙宁五年,曾巩任齐州知州期间,主持修建了北水门,科学调控大明湖水位;整治趵突泉,建立泺源堂;规划曲水亭街水系,这些工程至今仍是济南城市景观的核心组成部分。 曾巩在济南创作了《齐州二堂记》《趵突泉记》等散文名篇,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记录济南泉水的文学作品。



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常务理事康桥发言:诗歌是跨越时空的对话。“此刻,我想起在赵孟頫的故乡德清东衡村写下的诗句:‘与济南最近的秋色是东衡村/泉水滋润的齐鲁大地/注定走过盖世才华的赵孟頫……赵孟頫写过《趵突泉》: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今天,我们因诗歌相聚在泉城济南, 当我们以文字重塑山水时,济南与德清、历史与当下、诗人与土地,便成了回归‘天地人和’的同一首诗。”



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周瀚博士总结发言指示,趵突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何其重要!诗歌的交流正如趵突泉的泉水,看似各自成纹,实则同源共生。这次济南之行,我们不仅带着诗选而来,更带着全球华文诗人的激情而来。希望山东之行,可以开阔视野,更加深入了解孔门诗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內蕴。



参加诗选研讨会的诗人、学者还有施仲谋、张继征、毕福堂、黄元元、马启代、李俊、边小嵘、李筱蓉、叶植兴、郑美嫦、许连进、张武昌、王永江、许建芹、向春宇、陈如琴、邢铁、杜祺朗等等。



研讨会结束后,诗人们将前往孔子故里——曲阜,走进孔庙、孔府、孔林,探寻儒学之源,感受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会诗人一致认为,这次文化寻根之旅深化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华文诗歌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