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发表在2018年第57期《前门文苑》的一篇文章。文中所述,是红生泰斗关剧宗师李洪春先生艺术生涯及其成就、故居位置及当时活动情况。日前,在纪念关公诞辰1865周年活动现场,巧遇中国京剧李洪春关公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关公文化艺术交流基地主任、关剧宗师李洪春嫡长孙李子俊先生。先生转发此文与我,余观之,文虽旧事,但一代宗师的艺术成就、舞台风范,跃然纸上。原文转发,再展关剧宗师风采,旨在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周步
前门地区会馆戏楼云集,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梨园"名伶",一代关剧宗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洪春先生就是咱前门的骄傲。
李洪春对红生戏造诣极深,几十年来享有盛誉,素有"红生泰斗"之称。他融合运用京剧、昆曲、微调、汉剧唱工、文武老生、花脸、武生等艺术手段表现关羽这个历史人物,性格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他创造了关羽的春秋刀法和"关公48式"亮相,出色地塑造了关羽凝重、威武、儒雅、高傲的舞台艺术形象,在北方颇享盛名。在表演上,李洪春亦文亦武,剧目宽泛、独具一格。不受传统演法约束,着重刻画人物性格。进一步完善了红生行当的表演。
李洪春一生广传施教,善德善行,为京剧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1984年以86岁高龄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登台演出《训弟》,为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义演关羽戏《古城会》;90岁高龄还为残疾人连续义演了《古城会》和《刮骨疗毒》,雄风犹在,名满京华。
北京东城草厂三条16号,是李洪春先生的故居,李氏后裔一直居住在此。推开两扇朱红色大门,迎面山墙上"福"字砖雕首先映入眼帘。穿过门道走进院落,五间抱柱走廊东上房曾是先生的卧室和膳房。院中空地很大,是说戏、练功的地方。屋檐下各种奇花异草年年枝繁叶茂争香斗艳。想当年曾经挂满了李洪春先生的鸟笼,先生经常安坐在瓷墩上,边摇扇喝茶边静心聆听鸟儿发出的悦耳叫声。座西朝东的客厅里经常是高明满座,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诸多名家都常来此谈戏说艺。百余年来,这座古朴的四合院早已成为"李派"红生的发源地,传播京剧艺术的摇篮,更是李洪春先生为京剧奉献毕生精力功成名就的历史见证。
今年5月17日举办的李洪春先生东城120周年生平回顾展受到各界高度观众,正展三日,延展三日,人流不断。花团锦簇中的草厂三条16号“李洪春故居”金色牌匾奕奕生辉。
文章原载:《前门文苑》2018年第57期
相关链接:李洪春(1898年-1991年),原名李春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关剧宗师,李派红生艺术创始人,出生于中国北京市,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后迁山东省无棣县佘家巷乡李官庄。7岁入“长春科班”学艺,拜在小生陆华云名下学艺,工武小生。11岁拜谭鑫培弟子刘春喜为师,学谭派剧目。
1918年正式拜王鸿寿为师,学艺五年之久,尽得师传精髓。将王鸿寿的30余出关公戏丰富到了48出,形成了雄壮而不失儒雅、威严而闪烁本真的艺术风格。被人尊称为“红生宗师”。1984年,时年86岁的李洪春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义演《古城会·训弟》,1986他已届九旬高龄时,又为残疾人基金会(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连续义演《古城会》和《刮骨疗毒》。
李洪春曾任教于斌庆社、中华戏曲学校、西北剧校和中国戏曲学院,对造就京剧人才卓有贡献,其著作有《京剧长谈》、《关羽戏集》行世。1980年,获文化部颁发的荣誉奖。1991年病逝于北京。
作家周步与李子俊老师在纪念关公诞辰1865周年活动现场
2025-08-18
2025-08-18
2025-08-10
2025-08-05
2025-08-05
2025-08-04
2025-08-04
《弦上匠心,奏响岁月传奇》—— 一位乐器修理师的传奇人生与传承梦想
2025-07-29
助燃城市“烟火气”,伏羊节点亮消费新图景——2025’中国徐州第22届彭祖伏羊节(上海会场)开幕
2025-07-26
老挝山河大学老子学院在首都万象开展“公益健康,老中同行”慈善义捐义诊活动
2025-07-22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