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四川省叙永县大石镇旺龙村千亩梯田,一湾金灿灿的稻谷,散发浓郁的芳香。随着收割机“突突突”的欢笑,这片饱满结实的科技稻,正颗粒归仓。勇创家庭农场负责任人杨涛,剥开一粒放进嘴里:“这是我们没用农药化肥,第一次用中草药产出的丰收香米,亩产超过700斤“。稻谷后来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实现零农残,重金属不超标,各项指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这也是中医科技农业在川滇黔交界偏僻的红色叙永显现它独特的光辉。
中医中草药怎么与现代农业嫁接?其产品质量又比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的产品有哪些优势?这些年来,在四川省农科院和相关各地政府的支持下,以中医农业科学家董顺文为代表的一群追梦人,立志把本草处方开在祖国大地,一路走来跌宕起伏,却终见曙光。
一
龙年正月初六,我从泰国回国刚下飞机,就接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教授董顺文的电话,他说要来泸州,去县区看中医农业科技示范试点。我还沉浸在异域风光的兴奋中,想和家人欢度春节。觉得这老头“闲不住”,过年也一样闲不住,在春节期间下农村走田坎不打扰别人?虽这样想,我还是答应了给他当“司机”和陪同。他多年来,研究推广中医农业科技,用中医药替代化学农药,笃志不倦。他的足迹遍布川渝和全国各地,他的身影长年穿行田间地头。2022年4月,他在四川省凉山州火普村推广中医农业科技时,受到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的接见。
2021年9月15日,四川省泸州市酒城宾馆,迎来了一批国内顶级农业专家团队。他们是国家农业部、科技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家部委、科研院校组成的“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 ,其中包括有原国家农业部副部长相重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等五十多位领导、院士和资深农业专家。为响应“乡村振兴”国家大战略,在泸州市政府的邀请下,他们到泸州指导工作,送科技下乡,并参加“泸州院士指导专家工作站”成立仪式。
是日上午,在酒城宾馆会议厅, 来自国家部委、科研院校的领导、专家,和省、市,县(区)农业、科技部门领导两百多人,济济一堂。泸州市领导宣布成立“泸州院士指导专家工作站”(以下称专家站),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参会专家受聘为专家站顾问,泸州市乡村振兴乡贤联谊会会长刘亦可,被任命为工作站常务副站长,董顺文受聘为首席专家,我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
(董顺文右二、刘亦可右三、本文作者右一,在龙马潭区考察荔枝产业)
董顺文教授作为专家工作站特聘专家,在会上为参会人员上了一堂精彩的中医农业科技课。这门课,让参会人员耳目一新,也让我对董顺文颇有印象。
第一次零距离接触董顺文,是在江阳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江阳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位于董允坝,规划面积2万亩,建成面积1.5万亩,涵盖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区、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示范区等“八区一带”功能分区,产业定位以特色蔬菜产业为主导,结合高梁、水稻、龙眼、荔枝、水产等特色农业。
董顺文教授是园区签约专家,他讲的第一堂课就是中医农业科技。
用中医药农业科技取代农药,实现绿色防控病虫害,在很多地区还很陌生,甚至有的人听也没听说过。如何让这门绿色科技走进乡村,走进千家万户?专家站领导和董顺文教授明白,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为什么现在农产品的品质下降,口感不好?
董顺文说,目前的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工产品来提高产量,解决病虫害等问题。加之城市化快速推进,土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土地板结,土壤酸化、盐碱化,有机质下降也是普遍现象。特别是农产品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品质差,口感自然不好。
(在江阳区农业现代园区考察。左一为园区主任舒明,右二董顺文,右一为本文作者和业界代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董顺文教授说:“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保障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几千年,农业生产完全可以不使用化肥农药,运用中医药就能解决其产量和质量问题,也就是说给生病的土地开本草中药处方,就像中医医生给病人把脉问诊,看天看地看庄稼,辨证施治。”
董顺文教授进一步阐述说,给土地治病,第一步是对土地进行检测,测出土地的酸碱度、农残、重金属污染程度,有机质含量等数据;第二步是根据这些数据,修复改良土壤和生产生态环境,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多种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和阻断植物根系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促产增质;第三步是运用中药研发生产出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生物菌肥,活化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第四步则是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根据作物生长所需,提供定制化的中药营养液。“这样就能从宏观、微观方面实行中医农业科技,为不同的作物制定中医药农业绿色安全与提质增效整体解决方案。”
董顺文教授特别强调,中医农业科技要秉承“固本培元,预防为主、未病先治”的十二字方针,不要等土壤生病了再治,要未病先治,才能保持土壤的健康。
董教授运用已在成都市、蒲江县、雅安市、宜宾市、凉山州等地试验成功的图文资料,让枯燥的理论形象化。
孙玉洁是入驻农业园区80后的种植业主,过去从事建筑产业,实现财富自由后,他在园区承包了200亩地,自种粮食蔬菜,目的是让全家人吃到绿色生态食品,多余的面向市场。在董教授的指导下,他的承包地率先示范应用中医药农业科技,用中药绿色防控病虫害,长出的农产品消除了农残,产量和品质不同程度得到提高。
(董顺文在纳溪区凤凰湖指导茶产业)
二
泸州拂羽茶叶基地位于纳溪区凤凰湖风景区,海拨七八百米,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是纳溪茶产业集中区。
2023年冬,专家站和董顺文教授开始在这里推行中医农业科技,解决茶叶绿色安全生产与提质增效,希望起到科技示范引领。为此,基地划出50亩坡地,实施中医农业科技茶叶的生态种植。
2024年初春,为了观察茶叶生长情况,我驾车同专家站领导刘亦可、董教授到泸州拂羽茶叶基地观察茶叶长势。该公司基地负责人曾茂林,是个80后年轻人,也是土生土长当地人,茶园就是他家的承包地。刘亦可想通过“双带人才”培养的示范效应,让年轻的新农人改变观念,带头走科技增收致富路。
在茶园,我们仔细查看施用了中医农业科技产品的茶树,它们大都嫩芽厚实,叶大茎长。曾茂林更是喜上眉梢,他说对比确实明显。同时,我看到茶树的生长环境也得到改善,施用了中医科技产品的茶树,其土壤明显松软膨胀,茶窝杂草也更绿,更浓密了。董教授说,这片山区坡地土壤薄,有机质含量少,茶叶需要的各类营养元素跟不上。以前长年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地的破坏和透支已近极限。曾茂林说,年年投工投资高,而茶叶产量低,品质也上不去,价格长期低位徘徊,影响了茶业生产经营积极性。真是茶贱伤农啊!曾茂林去年采用了董教授为茶园开的中医药方,严格按方法操作,效果明显。
刘亦可曾是泸州市农业局长,市农工办主任,现在是专家站常务副站长,市乡贤会会长,他对农业有很深的情怀。专家站成立后,他首推的就是中医科技农业。他想通过曾茂林公司试点的成功案例,带动基地周边数万亩的茶园。茶叶产业是泸州市的重要特色产业,如果不走科技创新之道,是很难突破当前瓶颈的。
三
在推行中医农业科技的应用过程中,我深感艰难和不易。专家站领导、董教授每走一地,爬山涉水,走进田间地头,对于几个60多岁的人,实属不易。况且刘亦可、董顺文还身患糖尿病、高血压。我们去的地方多数是道路崎岖的山区,每到一地并非完全依靠听汇报,了解业主需求,了解种植品类、生产习惯;了解生产症结,土壤状况;特别是对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和过量使用,违规使用等等。当然更要了解业主的思想文化状况,对新生事物,新科技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我们走过的广大农村多数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在分散居住的川渝地区更是如此,年轻人从事农业,种、养殖业的不多。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专家站(乡贤会)领导和董顺文信心大,干劲不减。近年来,选择试验地的业主多数积极配合。但被动应付、观望不动,说风凉话的人也并非个别。他们认为用中医药替代农药、化肥不可能成功。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发展状大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专家站领导、董顺文教授坚持理想,相信科学,用事实说话。在乡贤会、专家站资金没落实的情况下,董教授和我们几乎是自掏腰包,有时情怀和信心是事业的支点。
合江县荔江镇柿子田村,县城郊区,山水河湖,风景秀丽。这个村有特色产业荔枝上万亩,既是经济林,又是风光带。但长期依赖化肥农药,产品品质得不到根本改进、价格无法突破。在村委会的要求下,2022年后,专家站(乡贤会)多次组织董顺文教授前往考察讲课,对土地进行了检测,提出了进行了中医科技农业试验方案。当地一家从事中医农业的公司也积极配合。荔枝成熟后,通过送样第三方机构检测,试用了中医科技农业的荔枝,其品相、口感均好于施用农药的荔枝。中医农业荔枝实现零农残。
(董顺文在叙永县红岩村指导茶产业,左三为叙永县组织部长李丹,左二为原政协主席张德全,左一为原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魏功晋。)
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是江阳区文旅大镇,土地肥沃,风光旖旎。长江岸边,有片上千亩的甘蔗林,独秀一方,传统特色几十年,美景经济。江北镇政府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同为专家站成员的江阳区农业局原局长詹亚西积极推荐。2023年中医科技农业在甘蔗园区试点,一季下来,甘蔗病虫害减少,甜度增强,甘蔗也泡脆了不少。
四
2024年4月,在叙永县政协原主席、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张德全,叙永县政法委原常务副书记、县关工委副主任魏功晋的多方协调下,董顺文教授被邀请到叙永县,开展了点多面广较有规模的中医农业示范应用。
叙永县地处川滇黔交界的“鸡鸣三省”,是四川省最偏僻山区,山高谷深,地势险要,交通相对落后。1935年2月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该县石厢子,召开了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石厢子会议。作为遵义会议的延续和补充,石厢子会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是中国革命真正的转折点。
2024年春节刚过,也就是董教授给我打电话,急着来的就是赤水镇。正月初六,我们从泸州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这“红色土地“。
在听取乡党委书记吴建平介绍全乡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规划后,董顺文在讲课中提出了“两个转折”的理论。他诙谐地说,当年中国红色革命在这里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性转折,而今中国农业绿色革命也应该从这里实现转折。
(董顺文在叙永为业主上中医农业科技课,专家站刘亦可、魏功晋和本文作者等随同。)
绿色农业从哪里做起?
赤水镇就是石厢子所在镇,位于赤水河畔,这里特色农产品是凤凰李。凤凰李生长在海拨1000多米高山,干热的赤水河谷陡坡,常年高温干旱少雨,土壤薄弱、贫瘠,特殊的地理和气候造就了凤凰李脆甜的口感。但从绿色环保品质和价格方面讲,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政府下决心树立绿色品牌,必须实现零农残和重金属不超标。
2023年凤凰李种植大户、村支书王敏,承包的果园开始“实施中医农业科技整体解决方案”。专家站领导和董教授多次来到赤水镇,和王敏的果园进行技术指导。虽说我来过多次,但我每次驾车和刘站长、董教授上山,都被陡峭狭窄的山路惊出一身冷汗。值得欣慰的是,王敏的果园施用中医农业科技后,不仅改良了土壤,凤凰李的外观、口感均得到改善,通过权威机构检测,凤凰李的农残为零。
后记
中医农业科技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尽管在示范应用中显现出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改造产品品质,实现零农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生态食品革命,市场潜力巨大。但受认知影响,观念羁绊,甚至受到化肥农药商利益链的阻扰,目前这项科技仍需社会各界的支持。
令人欣慰的是,在叙永县领导的支持下,2025年叙永县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推动该项目再次落地,而且面积扩大到数百亩,项目示范品种也将进一步扩大。本文开头的中医稻谷丰收就是其中之一。
以中医农业科学家董教授为首的中医农业团队,早已和泸州专家站融为一体,决心以实际行动致力于中国农业的绿色革命,我作为工作人员、志愿者参与其中深感荣幸,付出值得。面对挑战,董顺文想起2022年4月6日,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在凉山州火普村视察高山蓝莓产业科技扶贫时,对他说的话:“农业农村工作,需要知识,需要科技,更需要科技工作者”是的,农村需要知识,更需要科技人才,需要科技播种者。中医科技农业,就是把健康还给土地,就是把健康还给百姓。
明刚,男,笔名曾颜,贾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解放军报、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重庆日报等国内数十家刊物发表作品百多万字。曾任泸州日报记者、编辑,川南铁路主编。参与《泸州志》编写,《格调》杂志编委,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理事,泸州市作协副秘书长。
2025-08-28
教育部劳动教育1+X证书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开启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新篇章
2025-08-28
2025-08-21
2025-08-18
2025-08-18
2025-08-10
2025-08-05
2025-08-05
2025-08-04
2025-08-04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