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金星是罕见的“多面手”。早年他供职于原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业报,是知名的新闻记者;他还是北京知名的诗人、辞赋家;同时,还是优秀的策划人。
近年来,他开始涉足歌词创作。他创作的第一首歌词《诗酒远方夜未央》就受到歌坛的普遍好评。知名歌词作家毛梦溪、罗福祥、夏墨彦、祝学军、李牧羲、若离等高度评价其歌词创作。
我不止一次聆听欣赏由屈金星先生作词,音乐家苏宇舟作曲、演唱的歌曲《诗酒远方夜未央》,颇为欣赏。
这是一首极具文化底蕴和浪漫情怀的歌词,初听便被那穿越古今的诗意裹挟,细品更觉字字藏韵、句句含情。这首歌词不是简单的古典意象堆砌,而是以“诗酒远方”为引线,以“诗酒远方”为精神内核,以古典文化为肌理,以情感释放为脉络,将历史、诗意、自我三者融为一体,将古人的浪漫与今人的心事织成一张网,让每个向往自由的灵魂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这首歌词既有文化厚度,又含生命张力,堪称一首有温度、有厚度、有烟火气的古今交融的抒情佳作。
一、立意:穿越时空的精神共鸣,古今同频的生命向往
这首歌词的核心立意,是搭建“古人情怀”与“今人心灵”的桥梁——“诗酒远方”不仅是具象的场景,更是人类共通的精神追求。
古人以诗酒寄情、以山水明志。而作者以夜色为幕、以歌声为媒,延续着对自由、浪漫、旷达的向往。“夜未央”既是时间的延展,也是精神的留白。作者没有故意拔高“诗酒远方”的缥缈感,反而让这份追求落地,充满着人间烟火的气息,它是灵魂的放飞,是形骸的放浪,更是每个普通人都能触摸到的精神舒展,让古典情怀在当下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古人的借诗酒寄情、排绪,今人在夜色中卸下疲惫、追寻真我。
这两种心境跨越千年却完美契合,让“诗酒远方”从具象意象升华为永恒的生命命题,实现了从古典到现代的精神传承。
意象:古典符号的精准挪用与意境重构
歌词里的每一个意象,都像一位老熟人,一开口就勾起心底的文化共鸣。歌词的开篇化用了《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水之湄”以及《楚辞》“山之阿”的场景,场景一出来便将那种先秦诗歌的清越与朦胧感瞬间拉满。“桂旗飞扬”又暗合《楚辞》的浪漫,仿佛能看见古人在山水间迎风而立的飘逸。
李白的“醉歌”、杜牧的“杏花村”、苏东坡的“赤壁”、李清照的“兰舟”,四个意象选得极妙——没有生僻的典故,全是国人从小读到大的文化符号,却在“啸成骊曲”、“醉成故乡”、“漂白成往事”的动词转化中焕发新意,让静态的历史典故成为动态的情感载体,做到了古人的心境与今人的感悟无缝衔接。这不仅营造出一种悠远、深邃的文化氛围,抒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灵魂自由的向往,更增添了几分浪漫,几分温馨,让“诗酒远方”既有文化根脉,又有当代温度。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歌词的内涵,还让听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和酒意的世界中,感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结构:设问引领+咏叹递进,层层释放情感张力
歌词的结构像一场徐徐展开的对话,节奏张弛得宜,情感层层递进,越品越浓,兼具“叙事感”与“抒情性”。开篇设问,勾连古今,以四个“是谁?”的连续设问开篇,前两问指向《诗经》《楚辞》中的古典场景,后两问指向唐宋文人的诗酒人生,既制造了悬念,又自然串联起不同时空的文化碎片,引导听众进入“古今对话”的语境。
中段铺陈,凝聚情怀,四个“是谁把……”的排比句,句式工整,意象密集,将古人的诗酒故事集中呈现,形成情感的积累与沉淀,为副歌的情感爆发做足铺垫。
到了副歌,“哦”“啊”的语气词一出来,情感瞬间爆发,从古人的故事转向今人的心境,“灵魂放飞”、“形骸放浪”、“爱情放纵”、“哲思放旷”,四个“放”字层层递进,既写出了挣脱束缚的畅快,又不显得张扬,让抒情恰到好处地抵达高潮。
语言:文白相间,声韵和谐,兼具雅致与张力
屈金星先生的炼字功力,在歌词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歌词的语言兼具“古典美”与“现代感”,在炼字、声韵上颇见功力。“啸成”“醉成”“漂白”“酿成”这些动词,看似寻常却精准传神:“啸”字写出了李白的狂放不羁,“醉”字藏着杜牧的乡愁与李清照的婉约,“漂白”则给赤壁往事添了几分时光沉淀后的通透。语言上更是文白相间,得体舒服。
“含睇”“流觞”“形骸”这些古典词汇,和“灵魂”“光影”“诗韵”这些现代表达自然融合,读起来不晦涩、不浅白。再听声韵,“霜”“扬”“乡”“觞”押着ang韵,尾音绵长,像夜色一样悠长;叠词“蒹葭苍苍”“松风飒飒”又添了几分韵律感,唱起来婉转动听,念起来也余味十足,既不晦涩难懂,也不浅白直白,让文化底蕴与通俗传播兼顾。
歌词语言优美,对仗工整,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如“是谁把李白的醉歌啸成骊曲,是谁把杜牧的杏花村醉成故乡”“是谁把明月山海酿成情的诗行,是谁把诗酒花茶吟成爱的温床”等句子,句式整齐,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歌词中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情感:从文化共鸣到自我舒展,藏着每个人的心事
这首歌词的情感,从不是单向的文化致敬,而是从“古人情怀”落到“今人心灵”的层层递进。表层是对古典文化的亲近——提到李白、苏轼,谁不会想起那些课本里的诗句,生出几分文化自豪感?
中层是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水之湄”“山之阿”的清净,“诗酒花茶”的雅致,满足了人们逃离喧嚣、回归本真的期待。最深层的,是对自我的接纳与释放:“灵魂放飞”“形骸放浪”,短短八个字,道尽了现代人卸下压力、拥抱真实的渴望。
它让“诗酒远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当下就能拥有的心境,每个听众都能在歌声里,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份自由与舒展。
六、文化内涵:夜色孕诗魂,文脉续新篇
这首歌的深层文化价值,在于搭建起传统文化与当代夜经济、夜文旅的精神桥梁,彰显了屈金星对“夜”与“诗”“酒”“文旅”内在关联的深刻洞察。
他精准点出“夜是诗的产房,酒的温床,远方的绮帐”,道破了夜间场景与文学创作的千年羁绊——唐宋诗词之所以能传唱至今,恰是因为舞榭歌台的市井烟火、勾栏瓦肆的人文气息,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灵感的土壤与情感的出口。歌词并未止步于对古典场景的简单复刻,而是以诗酒文化为核心脉络,让《诗经》的清越、楚辞的浪漫、唐宋的风雅在当代夜色中重生。“水之湄”“山之阿”的古意场景,与当下夜间文旅的沉浸式体验形成呼应;李白的醉歌、杜牧的乡愁,与现代人在夜色中追寻自由、释放压力的心境产生共鸣。这种传承不是生硬的文化嫁接,而是让诗酒文化从历史典籍中走出,融入夜间消费、文旅体验的现实场景,既让千年文脉有了可触摸、可感知的当代载体,也为夜经济注入了厚重的文化灵魂,实现了“传统韵味”与“时代活力”的双向赋能,让文化传承在夜色中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总之,《诗酒远方夜未央》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对古典文化的真热爱,对生活的真感悟,对每个普通人精神追求的真理解。它就像一杯陈年老酒,以古典文化为酒曲,以生命向往为酒浆,在古今交织的时光中发酵。初尝是古典意象的清冽,再品是古今共鸣的浓烈,回味是自我舒展的回甘。屈金星先生用歌词证明,诗酒文化从未过时,那份对自由与浪漫的向往,从古至今,始终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底色。堪称一首兼具文化高度与情感温度的抒情力作。

歌词《诗酒远方夜未央》
作词:屈金星
作曲:苏宇舟
演唱:苏宇舟

是谁?在水之湄低吟浅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是谁?在山之阿含睇带笑
松风飒飒桂旗飞扬
是谁把李白的醉歌啸成骊曲
是谁把杜牧的杏花村醉成故乡
是谁把苏东坡的赤壁漂白成往事
是谁把李清照的兰舟醉成流觞
哦,你的灵魂在夜幕下放飞
啊,我的形骸在光影里放浪
哦,你的爱情在诗韵中放纵
啊,我的哲思在歌声外放旷

歌词作者屈金星简介,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原后裔、北京知名诗人、辞赋家,中华新辞赋运动发起人之一、策划人、资深传媒人。2015-2025年,在京策划发起十一届中国诗歌春晚。2016至2025策划发起十届嫘祖故里中华母亲颂诗歌朗诵会。2018年至今发起中国诗歌夏晚(端午诗会) 秋晚等系列衍生品牌。2015年6月22 日,中央电视台以《屈金星:诗歌之旅祭诵屈原》为题作专题报道。2014年,策划“回梦大河·寻根中原--余光中、汪国真诗歌之旅”。领衔主创《小浪底赋》《嫘祖赋》等多篇辞赋立碑于洛阳黄河小浪底大坝以及全国各地。作品有《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屈原颂》《开封颂》。出版有《屈金星诗歌辞赋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数百家媒体曾进行过报道。

评论作者史忠和简介 ,笔名品茗听雨,中华辞赋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学会会员,吉林诗词学会会员,有近20篇赋文在《中华辞赋》发表,多次参加各类赋文大赛并获奖。有300余篇散文在省市报刊及杂志发表。
2025-11-24
2025-11-22
2025-11-21
2025-11-19
2025-11-18
2025-11-16
2025-11-12
2025-11-08
2025-11-08
2025-11-05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2
2025-11-01
2025-11-01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