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甘州》散文
王平
若说丝绸古道河西走廊的夏天藏着最灵动的诗意,甘州一定是那枚被时光擦亮的璞玉。这座被祁连雪峰映照千年的古城,把戈壁的硬朗与水乡的柔婉揉成了独有的模样,让每个夏日到访的人,都忍不住把心留在湖泽相连,泉寺相接的青砖陌巷中。
夏日的甘州是被晨曦“唤醒”的。天刚蒙蒙亮,中心广场木塔的檐角还沾着晨露,东城外的芦苇荡已飘起薄雾。不同于南方暑气的黏腻,这里的清晨始总带着芳草的清冽——绕城而过的弱水和山丹河刚刚褪去昨夜的清凉,水波浮动着细碎的金光。水天一色公园及九孔桥晨练的人们戴着遮阳帽,步伐矫健,裤脚上沾着草香。正午日头最盛时,阳光把南大街的柏油马路晒得发烫,可只要拐进任何一条小巷和大树之下,屋檐或槐树便会投下斑驳的凉荫,卖冷饮的小摊支着遮阳伞,制冷玻璃罐里冒着汽泡的杏皮茶,晃着碎冰,喝上一口,从舌尖凉到后颈。
甘州的夏天从不怕“热”,因为它有自己的“降温密码”。城南的中央公园湖面在烈日下碧波荡漾,散发着水蒸汽,隐约有彩虹出现。古城东环路边的护城河,流水潺潺,时有小股清泉顺着岩层渗出,小鱼在清彻见底溪水游荡,一路向北,汇入泉湖公园。城北的湿地湖泽碧草连天,每个湖面上,倒映着天上的云彩,偶有鸟禽飞过,象动态的山水画,生动有趣极了。湿地公园曲经通幽,芳草遍地,到处是芦苇青纱帐,茂密的看不见你我,只要风儿一吹,就“沙沙”作响,像是天公作美,送凉快给你,让人瞬间神清气爽。傍晚时分,湿地河边的住户人家,搬出自家的小桌小马扎,在院门口摆上切好的红沙窝西瓜,瓜瓤甜得流汁,瓜皮上还带着沙土地的气息。老人们常说:“咱甘州的夏天很爽快,“太阳底下晒得慌,一到树下就乘凉”,哪用得着躲在屋里吹空调?”
这座城的夏天,总在烟火里透着古韵。大佛寺的古柏把影子投在肃穆的墙上,鸟鸣从树林的空隙传来,和殿角的风铃撞在一起,和谐悦耳,娓娓动听。巷子里的甜醅子和冷饮摊上冒着凉气,摊主用白瓷碗盛上,撒上半把葡萄干,酸甜里带着酒香。孩子们追逐着打水枪,欢快的声音传遍小巷。烧烤摊上的炭火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光,和远处鼓楼的金顶遥相呼应,金火辉煌。若是赶上雨后,青石水泥路上的水洼里能看见丹霞的影子——红的、黄的、褐的,像老天爷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被甘州人用扫帚轻轻扫进了寻常的日子里。
最爱在夏夜的甘州府城散步。弱水湿地的晚风带着水汽,吹过新栽的榆叶梅、垂杨柳,吹过老城墙的垛口,把夜市的香味送得很远。卖炒面沙凉粉的灶台上冒着热汽,师傅挥着铲勺“沙沙”作响;穿汉服照相留影的姑娘们举着荷花灯,裙摆扫过小桥的石砖路,惊起几只栖息的小鸟。抬头时,能看见祁连山的轮廓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给古城甘州撒下了一片银光。
有人说甘州的夏天太短,我认为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缕风、每一声钟鸣,每一次晚霞,都会把日子拉得很长。它不像江南的夏季那样缠绵,也不似塞北的夏日那样仓促,它就像甘州巷子里老人摇着的蒲扇,不急不缓地,把热气挥洒成了诗,把炎热凝聚成文。若你暑气难消,就来甘州吧——这里的夏天,藏在平山湖大峡谷的沟壑里,浸在湿地的清泉里,裹在甜醅子的酒香里,更在每个甘州人笑着说“来吃臊面包子”的善意里。
附:
《夏日甘州杂咏二首》
《一》
丹霞衔晚照,
古寺纳清风。
瓜熟香盈巷,
泉甘润野蓬。
檐前垂玉露,
陌上卧烟虹。
不必寻凉处,
甘州夏意浓。
《二》
镇远楼头月半斜,
青石板上落槐花。
河风带露催新麦,
山雪融泉润旧沙。
夜市灯明煎炒烈,
老茶客闲话桑麻。
谁言古城无清趣,
一枕荷香到日华。
王平作于2025年7月22日晨
作者简介
王平,男,字平常,书名瀚德,号墨憨、砚田牛。陕西西安户邑区人,中共党员。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张掖市文联常委,张掖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2025-07-30
2025-07-30
2025-07-28
周步 || 东乐寻踪 || 甘凉古道上有一座大将军冯胜驻军的小城……
2025-07-28
2025-07-27
2025-07-24
2025-07-24
2025-07-15
2025-07-11
2025-07-11
2025-07-10
2025-07-10
2025-07-06
2025-07-06
2025-07-04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