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新市街道东门村涂家大湾,时光宛如一位沉默而坚毅的史官,它静静伫立,默默记录着这里的每一寸光阴,让那段浸透着热血与忠诚的往昔,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褪色。这片土地,曾孕育出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涂介清,他的一生,虽如流星般短暂,却似夏花般绚烂,更如一束耀眼的光芒,撕裂了黑暗的苍穹,为无数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丰碑。
涂介清(1907年——1931年)
1907年,涂介清在涂家大湾呱呱坠地。他的家庭,堪称一座革命的摇篮。父亲涂海珊(涂德芬),早年便投身革命洪流,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毅然加入同盟会,1911年11月,又积极响应辛亥革命,发动长寿武装起义。在这样浓厚的革命氛围熏陶下,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涂介清,心田早早便种下了追求真理、渴望推翻旧世界的种子。他先后踏入长寿林庄学堂、重庆求精中学的校门,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不断探寻着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恰是一位勇敢的行者,在求知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涂介清先后就读于长寿林莊学堂
涂介清先后就读于重庆求精中学
1923年初,怀揣着对广阔天地的无限向往,涂介清在幺爸涂聘伊的陪同下,手提书箱,背负布袋,肩挂撑花(雨伞),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求学之路。那一路,仿佛是他迈向理想世界的征程。在浦东中学特别班,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成绩出类拔萃,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知识的天空中闪耀。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以及周恩来、叶挺等先辈的影响,如春风化雨,悄然润泽着他的心灵,让革命的火种在他心底熊熊燃烧,从此,他的人生与革命紧紧相连。
涂介清1924年9月考入南洋公学附属中学三年级甲班
1924年9月,涂介清考入南洋公学附属中学三年级甲班。校园里,他与王师穆、顾谷宜、陆定一等志同道合的同学,宛如暗夜中的点点星火,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开展工人运动,点燃了工人们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不久,涂介清以学生身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将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了党的伟大事业。1925年6月,他与7名川籍革命志士筹备成立四川旅沪界同志会,一百余名同仁齐聚一堂,秘密传播革命思想,推动工人运动的浪潮汹涌向前,势不可挡。同年12月,他更是率领一百余人的工人纠察队,英勇无畏地攻入上海兵工制造局,以果敢的行动响应北伐战争,为武装革命注入了强大的力量,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担当。1926年6月,凭借优异成绩,涂介清考入南洋公学电机机械工程科。在钻研专业课之余,他积极加入“南洋学会”“南洋公学同学会”等进步社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为革命奔波的足迹,那是他对革命事业执着坚守的最好见证。
然而,革命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荆棘丛生,布满坎坷。1927年初,第一次北伐战争即将结束,国内革命形势愈发严峻。同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事变,大批共产党员惨遭逮捕杀害,白色恐怖迅速蔓延至上海。同年5月,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遭到当局通缉,13日发布的《南洋大学被告学生名单》中,涂介清名列“C.P之重要分子”,他地下共产党员的身份彻底暴露。
为保护这位年轻的革命者,上海党组织决定送他留学苏联。离开上海前,他将物品、信件托付给学弟兼老乡的程广渊,让其送回长寿风城河街古南春家,交予胞妹涂溶清。那些信件和物品,满载着他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如同他心中最温暖的牵挂。抵达莫斯科后,他先后在中山大学和共产主义东方劳动大学军事班学习,刻苦钻研战术战略、炮兵、工程兵学等知识,并参与苏联军队实战实练,这些经历为他日后成为优秀军事指挥员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异国他乡,他依然心系祖国,与程广渊频繁通信,还曾寄回一张自己与女友的合照,可惜因战乱未能带回长寿,后来照片也遗失了。但岁月可以带走照片,却带不走他对革命的执着、对故土的深情,那份情感,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
1929年冬,涂介清接到党组织通知,即刻从莫斯科共产主义东方劳动大学回国。历经千难万险,1930年初,他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归途中,他得知父亲因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牵连,已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致死近一年。悲痛万分的他,秘密潜回家乡吊唁父亲。当他回到涂家大塆,三亲六戚、周围乡亲纷纷赶来,关切地问寒问暖,那份浓浓的乡情,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他受伤的心灵。为答谢亲朋好友、众位乡亲的深情厚谊,他在塆中摆下酒席热情款待。乡亲们也真情满满,纷纷主动帮忙,有的搬桌子,有的搬板凳,有的担水,有的劈柴,有的切菜,还有的煮饭、洗碗,场面热闹非凡,感人至深。在家乡的土地上,他没有沉浸于个人的哀伤,而是满怀激情地向乡亲们讲述:“今后大家有土地种,有米饭吃,有衣服穿,大家要支持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参加共产党!”他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群众心中对未来的希望之光。当时,他还与当地村民留下一张珍贵合影,那一张张质朴的笑脸,见证着信仰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发芽,也见证着他与乡亲们之间浓浓的情谊。
涂介清在战场上
答谢结束后,涂介清马不停蹄地匆匆离家,赶赴江西等地投身革命。因他英勇善战、能文能武,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炮兵团团长,率领部队多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屡立赫赫战功,成为了敌人眼中的劲敌,更是人民心中的英雄。然而,命运却在1931年春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在红军“反围剿”的突围战斗中,涂介清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江西那片炽热的红色土地上,埋骨他乡,令人痛心疾首。岁月悠悠,虽然牺牲地点至今尚未寻到,但涂氏后人从未停止寻找的脚步。直至今日,涂氏后代对先辈的敬仰与思念,如涂家大塆前面纳溪河潺潺流水,绵绵不绝,从未间断。
涂介清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炮兵团团长
新中国成立后,在涂家大塆,常常能看到这样令人动容的一幕:每当有飞机在涂介清老家上空低空盘旋飞行,乡亲们只要一看见,无论正在家中操持家务,还是在田间地头辛勤劳动,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他们聚集在一起,双手合在一起当着话筒一齐大声呼喊:“涂介清,涂介清下来坐哈,这是你的老家哟!我去给您煮碗荷包蛋。”那一声声呼唤,饱含着对涂介清的牵挂,回荡在塆子里,仿佛是家乡对他永远的思念与召唤。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心心念念的涂介清,早已将热血洒在了革命的战场上,壮烈牺牲多年,但他的精神,却一直守护着这片土地,从未离去。
涂介清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从长寿新市涂家大塆走出,在求学路上追寻真理,在革命浪潮中奋勇前行,直至献出宝贵生命。他的赤色忠魂,似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心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与信念不懈奋斗。而涂家大塆,这片承载着他故事与精神的土地,也因此变得格外厚重与神圣,在历史长河中,永恒闪耀着独有的光芒。
涂元中、涂治国(右)、涂奇微(左)等老人守护着涂氏宗祠
涂家大塆,不仅有涂介清这样的革命英雄留下的动人故事,在他的周围还蕴含着令人惊叹的深厚文化底蕴。老家对面的“对公寨”,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古老的原始城门威严矗立,斑驳的城墙见证了无数风雨,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往昔的烽火岁月与先民的智慧勇敢,让人仿佛能看到当年的金戈铁马。1953年修建的四川省“东门示范水库”,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焕发着生机,它不仅是水利工程的杰作,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当年建设者们抬石头,挑土块,夯堤坝,挥洒汗水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它用源源不断的清水滋养着这片土地,是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更是岁月沉淀下的珍贵宝藏,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丰收与安宁。
“观音岩庙”以前隐匿于青山绿树之间,红墙黛瓦,古朴典雅。香烟袅袅升腾,钟声悠扬回荡,仿佛穿越时空,将人们带往宁静与虔诚的境界。庙中供奉的观音像,慈悲祥和,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是心灵寄托的圣地,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而今,仍有两棵参天大树守望在这里,仿佛是历史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很有开发价值。而那神秘的“岩洞”,宛如大地的深邃眼眸,洞口树藤缠绕,洞内怪石丛生,每一处坑坑洼洼都像是时光雕琢的艺术品。它曾是先民躲避战乱、储存物资的庇护所,如今,洞内的每一丝凉意、每一缕微光,都在诉说着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地仓”则似大地的隐秘粮仓,坚固的构造、巧妙的设计,展现出古人非凡的智慧。它默默守护着粮食,见证着丰收与饥荒,承载着人们对生存的渴望与对生活的坚守,是历史馈赠的珍贵遗产,彰显着先辈们的生存智慧。
韩鼎晋故居
涂家大塆旁边不远处,还有历史廉洁代表人物韩鼎晋的故居和墓地,以及乡村研学示范基地“禾得园”, 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别样风采。如今,新市街道十分重视这些资源的开发挖掘,积极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他们做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2023年8月4日,上海交大文史委主任欧七斤、刘岸冰专程来到长寿,与退休的长寿区政协副主席涂奇微联系,拟定在这里挂上“上海交大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牌子。这一举动,让涂介清的革命精神与上海交大的教育实践紧密相连,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全新活力,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发扬,同时也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乡村研学示范基地一一“禾得园”
涂家大塆,这片充满传奇与魅力的土地,因涂介清等革命先辈而熠熠生辉,它不仅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地,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能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激情,能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等待着更多的人去翻阅、去品味,去传承那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与古老文化。
(长寿区商业联合会黄盈明供稿)
图片,资料源于长寿区新市街道办事处,由长寿区政协原副主席涂奇微提供。
2025-05-24
2025-05-23
2025-05-21
孙毅:游记:小满“积雨”辋川行 ——“小满”与唐诗 让农民多一份期许和渴盼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19
2025-05-16
2025-05-16
2025-05-14
2025-05-13
2025-05-28
2025-05-28
“科技护航 点亮未来”海淀区企业领域关工委授牌暨“老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2025-05-28
2025-05-28
“歌唱延安·礼赞时代”——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九十周年诗歌征文大赛颁奖庆典暨红五月诗歌朗诵会在甘泉举办
2025-05-27
古琴雅韵润心田 文化自信薪火传——古琴艺术走进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2025-05-27
2025-05-26
《当代10名作家散文今选》(第11辑) 暨田万里作品座谈会在鹤壁淇县举办
2025-05-26
2025年第十二届全国朗诵艺术朗诵雅集年会于北京成功举办——以守正创新为核,探索朗诵艺术新征程
2025-05-26
2025-05-26
2025-05-26
2025-05-25
“歌唱延安 礼赞时代”诗歌征文颁奖庆典暨红五月诗歌朗诵会在甘泉县举行
2025-05-25
2025-05-25
2025-05-25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