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华:梨花烟雨忆清明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 刘进华 | 发布:2024-04-11 | 85 浏览: | 分享到:

image.png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清明,既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又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一个祭拜先祖的庄严肃穆日,也是人们走进春天踏青出行的节日。春雨微濛,纸花纷飞,无限追思,一群群人们开启这久违而深远的清明模式。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二十四节气之"清明"即是气清景明的意思。这一时节阳光充盈、草木萌发、万物皆显,天地之间万物呈现其兴也勃焉的灿烂景象。在这特殊节日人们怀着虔诚沉甸的心绪,带上鲜花、酒食、明灯等到墓地供祭,躬身除芟,行礼叩拜,寄托衷思,也有甚者泪如泉涌,追忆多少先祖亲人音容笑貌与处世准则。“生者寻根、叶落归根”,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庚续着血浓于水的思亲之情、故园之情、家国之情。

清明,早已是历代文人墨客独爱的特殊时节,所以留下了许多笔落惊风雨的名篇佳句。杜牧所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白居易所感“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李清照所察“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亦或是高翥所悟“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这些代表诗词,或渲染幽幽愁绪,或感叹时节美景,或寄托人生哀思。

在这清明时节,我们既缅怀过往,也希冀未来,既缅怀先人,更珍视新生。此时不禁感叹人生臂如朝露转瞬即逝,既然在这世上工作、学习、生活,理所当然秉承文化传统,谨记祖辈的家训良言,吾日三省吾身,持之以恒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活在当下的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及长辈应是首位。平时闲暇要常回家看看,慰籍他们,做些家事农活,也可带他们外出游历,不要嫌弃他们啰啰嗦嗦,切不要等他们老态龙钟步履难挪时,却已后悔不及,更有子欲孝而亲不在。这人间四月天,润物细无声,最忆应是清明节。

 旅游文化网
    Tourism Culture
更多

当前位置:
   
更多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