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冬雨如丝,缠绵洒落在长寿大地,将双龙镇龙滩村三组兴隆湾的草木浸润得愈发清新。长寿区老年书法研究会会长杨明带领二十名会员,驱车穿行在雨雾缭绕的乡间小道,前往一等功臣韩明忠的新家,一场集慰问、绘画、交流于一体的别开生面的活动悄然展开。

长寿区老年书画研究会一行慰问一等功臣韩明忠(左三)
韩明忠的新宅院在冬雨的映衬下更显雅致,红墙黛瓦间点缀着鲜嫩的绿植,庭院里的鱼塘泛着粼粼波光,菜园里的蔬菜长势喜人。当会员们冒着细雨走进庭院时,身着朴素衣衫的韩明忠早已伫立院门前等候——虽已年过花甲,眼角的皱纹里刻满岁月的痕迹,但那挺拔的身姿、坚毅的目光,依旧透着军人特有的飒爽与果敢。
屋内暖意融融,杨明会长率先开口,向在场的会员们深情讲述了韩明忠那感人至深的人生历程。
据悉,韩明忠的人生起点,是龙滩村这片质朴的土地。年少时,父母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身影,如同一幅幅鲜活的画卷,在他心中播下了勤劳奋进的种子。学生时代的他,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遨游,每一次挑灯夜读、每一次课堂求知,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17岁那年,他怀揣着对生活的热忱,踏上了拜师学艺之路:不仅练就了精湛的砖匠手艺,更习得一手绝妙的烹饪技艺,尤其是那道风味独特的回锅肉,在双龙镇小有名气,成为乡邻们舌尖上难以忘却的美味。然而,在他心中,始终燃烧着一颗参军报国的火种,等待着绽放的时刻。

韩明忠的新家
1983年10月,命运的号角为韩明忠吹响了新的乐章。他如愿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原兰州军区359旅的一名战士。新兵训练的日子异常艰苦:水土不服让他辗转难眠,语言不通让他沟通受阻,但这些困难丝毫没有磨灭他的斗志。训练场上,他挥汗如雨——无论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还是精准度要求极高的射击、投弹科目,他都以顽强的毅力全力以赴,用优异的成绩书写着青春的担当。
新兵训练结束后,韩明忠被分配到炊事班。一心渴望奔赴前线扛枪杀敌的他,面对锅铲炉灶,内心满是失落与迷茫。直到连长的一番话点醒了他:“战场不分前线后方,做好后勤保障,让战友们吃好喝好,同样是为保家卫国作贡献。”原来,他的厨艺早已在部队中传开,成为鼓舞士气的特殊力量。从此,他扎根炊事岗位,潜心钻研烹饪技艺:在军区“炊哥”大赛中一举夺得“野战炊事技术第一名”的殊荣,还多次获得连嘉奖、营嘉奖,用一道道美味佳肴为战友们注入温暖与力量。
1985年9月,战火的硝烟弥漫至云南老山前线,部队接到紧急参战命令。那一刻,韩明忠热血沸腾:既渴望上阵杀敌,又牵挂着家中亲人。但军人的使命感让他毅然决然地咬破手指,写下“保家卫国,血染南疆”的请战血书,字字铿锵,彰显着视死如归的豪情。父亲的家书、女友的血书手巾,如暖流般坚定了他的信念——他在回信中誓言“宁肯忠骨埋南疆,不愿无为把家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抵达云南边陲后,得知炊事班只能承担后勤保障,韩明忠再次咬破手指写下血书,坚决要求上阵地杀敌。这份执着与勇气打动了首长,他如愿成为炮四班的装填手。阵地环境恶劣,毒蛇、蚊虫、老鼠肆虐,流传着“毒蛇像条背包带、七个老鼠一麻袋、三个蚊子炒盘菜”的顺口溜,但韩明忠与战友们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坚守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经历了数十次激烈战斗。
1986年10月14日,“兰剑B行动”打响,韩明忠所在连队肩负着支援步兵拔点作战的重任。上午11时50分,炮弹如利箭般飞向敌军阵地,炮声轰鸣,硝烟弥漫。下午2点,敌人的报复性炮击袭来:一枚炮弹在韩明忠的炮位爆炸,他被掀翻在地,陷入昏迷。醒来后,剧痛难忍,眼前一片漆黑——他摸索着为自己包扎伤口,拖着受伤的双腿在血泊中爬行,呼喊着战友的名字。当他摸到战友张慎德戴着手表的手,却发现只剩断臂时,悲痛欲绝却仍未放弃,最终唤醒了一名昏迷的战友,还奋力扑灭大火,避免了二次爆炸。
经过多方抢救,韩明忠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身体里取出13块炮弹碎片,头部仍有5块无法取出,成为永恒的印记。伤情稍有好转,他便多次要求重返战场,却被部队首长劝阻。此次战斗中,他所在的班荣获集体一等功,他个人也荣立一等功,并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军人的荣耀。
1988年1月,韩明忠带着满身伤痕和荣誉退伍返乡,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长寿区政府为他安排了稳定的工作,但他却主动申请到最苦最累的岗位:在川维厂燃运车间,寒冬腊月带头跳进沉煤池清理积煤,炎炎夏日钻进灰塔清理积灰;右手神经受伤写字困难,他便花费数倍时间义务撰写新闻报道,先后荣获厂劳动模范等多项称号,用行动诠释着“脱下军装,军魂不变”的誓言。
2020年退休后,韩明忠并未停下奋斗的脚步,而是拜师学习书画,加入长寿区老年书画研究会。他的《十里川维》《转战南北》等作品,生动展现了祖国山河、企业变迁和战斗岁月,荣获多项奖项并展出。面对他人的不解,他坚定地说:“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很幸福,只要活着,就要为国家贡献力量。”
韩明忠的奋斗历程如电影般在众人眼前铺展。屋内静悄悄的,只有雨声淅沥,会员们眼中满是敬佩与感动,纷纷向韩明忠投去崇敬的目光。

午餐过后,雨势渐歇,庭院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会员们兴致盎然,当场挥毫泼墨:上届会长、现重庆市老年大学美术教师陈长清率先提笔,一幅《紫云图》跃然纸上——他以吴昌硕式的泼彩技法绘紫藤,紫韵浓淡交织如流瀑奔涌;用八大山人简劲的线条写枝蔓,苍劲有力;兼取岭南画派“折中中西”之法画栖鸟,兼工带写,形神兼备。题款与印章相映成趣,既守文人画的意趣品格,又融现代笔墨张力,满幅春机盎然。
副会长魏良庆的水墨虾图紧随其后,承齐白石画意趣:简劲焦墨勾勒虾身,浓淡墨块尽显肌理层次,长须如丝,灵动飘逸,寥寥数笔便将虾群游动的鲜活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题款“厚德载物”与画面呼应,印章布局妥帖,尽显笔墨功底与文人意蕴。
副会长胡晓明则铺开宣纸,绘就一幅水墨山水:泼墨远山雄浑苍茫,近景茅屋、扁舟、松石以简劲线条勾勒,笔意疏朗传神。整幅作品布局开合有致,墨色层次分明,“远山近舍”的闲适意境扑面而来,传递出隐逸之趣。

会员黎怀江俯身案前,专注运笔,水墨初稿已现雏形,砚碟、水杯置于侧旁;魏良庆副会长静立一旁观摩,神情投入。庭院里的绿植生机勃勃,湿润的地面透着清新,笔墨香与草木香交织,既有创作者的专注,又有同行们交流的温情,烟火气与雅趣完美相融。副秘书长彭旭也挥毫写下行书“蘭風梅骨”:主字笔墨雄健洒脱,侧款小字清雅秀逸,章法疏朗,气韵流动。
会员们相互观摩,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庭院里不时响起阵阵赞叹。韩明忠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笑容,眼中满是对艺术的热爱与向往。
随后,在韩明忠的带领下,会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他的新家、鱼塘、花园和菜园:新屋布置简洁雅致,鱼塘里的鱼儿自在游弋,花园里的花卉品种繁多,菜园里的蔬菜鲜嫩欲滴。每一处都透着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彰显着这位老兵退休后的幸福生活。
雨过天晴,夕阳为庭院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会员们与韩明忠亲切交谈,欢声笑语回荡在兴隆湾的上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书画交流,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韩明忠的奋斗精神如明灯,照亮了每一位会员的心;而会员们的笔墨丹青,也为这位老兵的幸福生活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

韩明忠菜园的大冬瓜

韩明忠门前的菜园、果园
冬雨润心,翰墨飘香。这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让英雄精神与书画艺术完美交融,在长寿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敬老爱贤、传承文化、弘扬正能量的动人乐章。而韩明忠那“奋斗不息”的人生信条,也如春雨般,滋养着每一个追求幸福与价值的心灵,激励着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长寿区老年书画研究会黄盈明供稿)
2025-11-19
以爱为光,以心为桥——“关注‘她'力量·点亮‘童'心路”项目阶段性成果纪实
2025-11-18
2025-11-18
2025-11-18
2025-11-18
2025-11-18
首届中华秫酒文化节开幕式暨“中秫酒业杯”全国楹联大赛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2025-11-17
2025-11-16
2025-11-16
曲艺润乡土 欢声满鼓乡——“曲艺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暨惠民演出走进安徽凤阳
2025-11-16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3
2025-11-13
2025-11-19
[文化新闻] 从《久别重逢》与《山河故人》中探究女性书写的主体性觉醒
2025-11-19
[文化新闻] 以爱为光,以心为桥——“关注‘她'力量·点亮‘童'心路”项目阶段性成果纪实
2025-11-18
[综合新闻] 传承澜湄精神,点燃青春梦想|共贺老挝建国50周年 “澜湄山河杯”足球友谊赛成功举办
2025-11-18
[文化新闻] “丝路古龟兹 神奇阿克苏”文旅推广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
2025-11-18
2025-11-18
2025-11-18
[文化新闻] 淬火:2025马启代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2025-11-18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