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北下关文联协助完成著名作家徐则臣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相关组织保障任务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武丁 | 发布时间: 2025-09-08 | 4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9月6日下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民文学》主编、著名作家徐则臣应邀做客海淀区”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在海淀区文化馆小剧场以《故事的力量》为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路和真知灼见,现场读者观众200多人参加。

此次活动由海淀区宣传部、海淀区文联主办。北下关文联接到上级文联通知后,在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武的带领下,立即在《转河文学》公众号颁发预告,快速动员北下关辖区各协会会员现场参加活动,并邀请著名作家马誉炜,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温亚军,著名诗人、作家王德兴,人民武警报原副社长、著名女作家沈晓泓,房山区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编辑家黄长江,《小说选刊》原主任、人民艺术网执行总编马金星,著名作家仇秀莉、杨府、胡玉枝、周步、黄卫、谢洪祥、张纪增,著名诗人赵润田、赵国培,作家丁葆臻、张俊杰、聂遵利、李宪臣、罗锋、张玉清、黄俊、赵炎琦、李礼等嘉宾共计45人参加活动,超额完成区文联交给北下关文联的任务要求,并积极做好相关保障服务工作。

北下关文联卓有成效的组织保障工作受到现场指导的海淀区文联刁伟梅主席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得到此次活动组委会领导王威老师的称赞。

此次活动由主讲嘉宾徐则臣和助讲嘉宾樊迎春通过问答和剖析讲解形式进行。分享中,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讲师樊迎春运用多年来对徐则臣及其作品的研究,结合同在海淀区这片沃土生活多年的实际,详细剖析和讲解了故事与小说、虚构和现实的关系。

徐则臣认为,作家的虚构是现实的反映,最好的虚构也源自生活、基于实事。他以自己《如果大雪封门》的构思和创作过程为例,论证所有记事和虚构相结合,在现实生活的触动下寻找和提炼小说素材,通过正确的处理加工,才会让这个最终呈现给作者的小说故事具有力量。

对于如何对自己作品进行有效修改,徐则臣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旁证博引,运用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的实例,讲述故事是把一个相对静态的东西变成动态,把看似简单的生活小事变成复杂、生动的再现,让其动起来,成为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故事,让每个人眼中看到不同的小说,这样的小说才有力量。

他还对作家的创作与地域性创作问题,讲述了自己的看法,要处理好地域性与体验的关系,建立 自己独特的对应性,要写出真正属于自己、别人无法替代的作品,这种独特性才会让你的作品有了存在价值。

对于樊迎春提出的给青年作家创作的建议,徐则臣认为,一、不是所有青年作家都要做到推陈出新;二、青年作家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要急,耐心一点。他建议社会对于文学青年和作家要建立容错机制,把他们的成长看做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用平常心去对待,对于成功者不过度吹捧,对于失败者不能鄙视踩踏,给足成长空间。

在与现场读者互动环节,徐则臣诚恳回答了《北上》小说创作与影视改编的关系、日常工作与创作的状态以及给文学杂志投稿等问题。他鼓励现场读者和作家要寻找属于自己的体验,用特殊性表达自己真实的声音,最好走的路是按自己的步伐昂首挺胸向前走。

分享活动结束后,徐则臣、刁伟梅与现场组织人员合影留念,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徐则臣为现场读者签名。

北下关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武现场向徐则臣和温亚军介绍北下关作家群创作情况,与两位文学大家合影,并邀请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到北下关文联进行指导。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