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的岁月我们不曾忘记
作者:周步
一
有些历程
每一次回顾都心若绞痛
有些名字
每一次擦拭都满面泪痕
是他们用血肉之躯
挡住了敌人火舌般的射击
是他们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
双手托起上升的旭日
二
那是1931到1945
从古北口勇士到狼牙山壮士
从淞沪战役到湘西战役
数百万忠魂前赴后继
用生命和鲜血浸染飘扬的旗帜
这是一个坚韧顽强的民族
从忠烈祠到纪念碑
步履坚定的向未来走去
三
当东北沦陷华北告急
战士的躯体就是御敌的城池
弹尽粮绝,他们爬到敌人的阵地
用引爆身体的方式收复失地
那是喜峰口的大刀
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那是平型关的伏击
来犯之敌必须狠狠打击
四
那是杨靖宇的坚强
那是吉鸿昌的意志
那是彭雪枫、左权、马本斋的精神
那是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的勇气
那是张自忠把"尽忠报国"刻写在大地
那是赵一曼未发出的书信愿作先驱
那是一个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每一个中华儿女选择了挺身而出
五
是的,选择了挺身而出
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同胞被奴役
我们已经没有退宿的余地
你看,小小孩童就懂得了
紧握拳头的仇视。目不识丁的母亲
把最后一点粮食塞给奔赴前线的战士
让最后一个孩子,毫不犹豫地
走进保家卫国的队伍
六
从东北到华北,从长城到长江
到处都是战火焚烧的焦土
数千里锦绣江山沦为人间地狱
每一条河流都呜咽着愤怒与悲戚
我听过幸存的老兵口述历史
每一次叙述都失声痛哭
南京城的尸体被蹂躏的妇女
成了他泪流满面的愤怒
七
八十年的时光已成为遥远的历史
但八十年的岁月我们一刻都不曾忘记
擦拭那些面容抚摸那片土地
奋发图强的决心就会坚定一次
纪念碑上的浮雕教科书里的文字
早已成为刻在骨子里的坚毅
幸福来之不易,对先辈们的报答
就是攥紧拳头,不忘国耻
八
和平来之不易,但我们更加知道
铭记历史,才是守卫和平最好的方式
无数英烈的血肉之躯,才换来
共和国晨曦鸽群飞舞。我们必须做到的
是在共和国的每一个祭日
用钢铁排列的方阵告慰烈士
同时用铿锵有力的手臂
把火红的旗帜,代代传递
老徐评诗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中国旅游文化网主编,诗人周步创作了这首《八十年的岁月我们不曾忘记》,这是一首悲吟之章,这是一首泣血之作。全诗分为八节,诗人在前六节满怀悲愤地回顾了1931——1945这十四年的抗战历史,回顾了中国从软弱可欺到全民奋起,从国土沦陷到收复失地的抗战历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无名的战土,一个个仇恨的目光,一个个支援抗日的百姓,他们托举旭日,他们擎起战旗,他们高举大刀,他们挺身而出,他们都是英雄,泪已经流干,血已经滴尽,但他们的精神永恒!“八十年的时光已成为遥远的历史/但八十年的岁月我们一刻都不曾忘记”,最后两节,诗人用责任和使命喊出时代赋予的强音:“铭记历史,才是守卫和平最好的方式”,周步这首百行长诗赞美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御侮的坚韧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他深信“火红的旗帜”将“代代传递”。全诗情感充沛,读后让人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2025-08-25
2025-08-25
2025-08-21
2025-08-20
2025-08-19
2025-08-16
2025-08-15
2025-08-13
2025-08-13
2025-08-13
2025-08-11
2025-08-08
2025-08-07
2025-08-06
2025-08-05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