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赋
作者:任武德
祁连巍巍,穹宇茫茫;天开雄廓,地毓祯祥。横亘千里,峰峦势冲霄汉;屹立万年,岩岫欲接穹苍。寒武纪岩层嬗变,长离瀚海;三叠纪地块隆升,久具高冈。控河西之咽喉,扼丝路之要防。界分甘青,自东北向西南横亘;脉连新藏,从大斗至拔谷延张。紫气东来,和风遍染娇艳;弱水西流,丝路永焕荣光。山之南北,葱披彩缀;峰之内外,宝聚金藏。势为穹宇之支柱,堪称大地之脊梁也。
观其骁姿,雄壮无双;青岚绕岫,史册流芳。雪覆巅若披玉,云锁腰似舞裳;危崖断壁凝玄黛,幽谷深溪泛碧光。有泰山之雄毅,具华山之险拔;兼衡山之润秀,合恒山之悠扬。春日渐绘翠釉,夏时遍裹葱装;秋来霜染斑驳,冬至雪覆琼裳。云杉挺翠遮径,古柏凝苍立冈。妍妍兮,四时风光入画;煌煌兮,八方颐境归囊。炫英焕瑞,异卉生香;栖凤腾龙,奇禽争翔。更有霞岭增彩,尽展其美;兼得悠史添韵,多入诗章耶。
瞻其位要,臂国屏障;雄峙西域,泽被遐荒。通文明之交汇,融礼乐之承彰;育良马以振武,输粮草而安邦。生态涵养,功著八方;融溪以织河网,涌泉而润田庄。滋武威之禾谷,盈张掖之米仓;绿酒泉之陌野,润敦煌之漠荒。涵水源以维生态,固植被而阻沙狼;调气候而衡寒暑,保生物以繁阜康尔。
溯其人文,源远流长;祁连之名,坊载各相。牍注“南山”[1],《汉书》典记华夏;“祁连”[2]源匈奴,胡语涵意成彰。李白“明月天山”[3],吟就长风豪壮;匈奴“亡我祁连”[4],歌尽失地哀伤。岗什卡曾栖王母[5],瑶池觅爱;扁都口巡幸穆王,西极倾肠。张骞拓商[6]通丝路,去病灭胡[7]定边疆;隋帝昭博会[8],旌旗蔽日;玄奘西求法[9],途历沧桑。金戈铁马鸣古道,驼铃商队遗苍茫;五胡称霸,莫不倚于此域;六族游牧,莫不食于此梁。呜呼,神话与史轶交织,传奇共岁月绵长。
览其涵秀,景胜名扬;峰麓藏佛寺,山巅隐绝光。扁都口[10]关雄,古道踪遗秦汉;马蹄寺[11]窟胜,梵音迹溯隋唐。卓尔山峦炫丹映翠,四时景换;八一冰川流玉雕琼,万载玄黄。仙米湖曲径通幽,绮境醉客;皇城草原连天,牧歌绕梁。俄博岭经幡猎猎,驿承众族;岗什卡峰雪皑皑,圣山苍茫。文殊寺龛凝古,佛光映彻百里;黑水国城隐沙,断壁存疑千章。锅庄舞震高原,欢彻沃野;牧人歌旋草甸,声摇莽荒。酥油灯明古刹,香袅峦谷;商旅驼过峡道,影逐寒茫。盛哉!习俗与信仰交融,文脉赓续;风情同山水共契,岁月流芳也。
叹其藏珍,种物琳琅;林带杂置,鸟兽徜徉。春抽新绿,松柏挺翠遮径;秋裹霓彩,枫杨染赤涂黄。仙草绽崖添秀,药材隐幽弥香。雪豹巡奇藏隙,棕熊觅食入莽;黄羊跃涧蹄疾,旱獭探头沐阳。宝藏丰富,地隐珍仓。煤炭没腰腹,玉石藏谷涧;萤石栖丘陵,云母居高岗。药材遍布,野生质良。黄芪生
于密林,大黄长于山梁;羌活伫于阴洼,秦艽隐于草莽。麝香效异,鹿茸功奇;虫草抗衰,枸杞壮阳。噫嘻哉,斯域生灵之糜众,尽显自然之玄煌也。
嗟乎!人山相谐,物事同匡;政兴泽旺,景业荣昌。故凰求佳木,以兆祥瑞;人心思美,乐向安康。祈神山常青秀,愿峻岭长流芳;助丝路焕新彩,促华夏续辉煌。赋言未尽,以诗概之:
巍峰若臂护西疆,雄峙千年傲太苍。
丝路驼铃牵汉月,冰河雪水润唐梁。
岩涵珍矿凝玄黛,谷隐灵禽映碧光。
愿守此山春永驻,长荫华夏续辉煌。
注释:
[1]牍注‘南山’:据《汉书》载:“南山”代指祁连山,并记载其地理与人文事迹。
[2]祁连:即祁连山,为古代匈奴语,意为“天一样的山”,体现匈奴对祁连雄伟的敬畏 。迄今,游牧在祁连一带的匈奴后裔--尧熬尔人仍将祁连称“腾格里大坂”,意为 “天之山”或“天山”。
[3]明月天山:即李白诗《明月天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就写的是祁连山至玉门关一带景象。
[4]亡我祁连:出自《匈奴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汉武帝时,霍去病率军击败匈奴,夺取祁连山等战略要地。匈奴失去这片水草丰美的故土后,作此歌抒发六畜不蕃息的悲痛与眷恋。
[5]岗什卡曾栖王母:源自《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驾八骏之车西巡,穿越祁连山扁都口,在酒泉以南的祁连主峰(岗什卡一带)会见了西王母,留下美好的爱情传奇。
[6]张骞拓商:指西汉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途中翻越祁连山脉的乌鞘岭等要地。其“凿空”之举打通了丝绸商贸之路,开启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门。
[7]去病灭胡: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发动河西之战,在祁连山一带击败匈奴,将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为边疆安定与丝路畅通奠定基础。祁连山下的山丹军马场也是由其建立的皇家马场。
[8]隋帝昭博会:据《资治通鉴》记载,大业五年炀帝西巡,“帝至燕支山,伯雅、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史称“万国博览会”。
[9] 玄奘求法: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曾翻越祁连山脉的乌鞘岭等艰险路段,穿越河西走廊,留下了历经磨难的求法足迹和无数神话故事。
[10]扁都口:扁都口是祁连山脉的重要隘口,自秦汉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关键通道,见证了历代商旅、使节与军队的往来,留下了深厚的历史遗迹。
[11]马蹄寺:马蹄寺石窟位于祁连山北麓,其开凿历史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兴盛于隋唐时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佛教艺术遗址,留存着历代梵音佛迹。
作者简介
任武德,甘肃甘州人;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研究会会员,甘州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月刊》张掖工作站站长,《八声甘州》微刊主编,喜好诗词、联、赋创作和研究。自创诗词6000余首,赋作30余篇,联400多幅;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200多个刊物。参加全国各类诗词联赋大赛150多次,获奖76项。撰写了《格律诗写作基础概述》等文著,被国家诗人档案典藏委员会评为“国家一级诗人”。
2025-10-22
2025-10-22
2025-10-22
2025-10-22
2025-10-18
武当太极颂:道启鸿蒙·和韵天下 ——为2025武当太极文化艺术节召开而歌
2025-10-13
2025-10-13
2025-10-12
2025-10-11
2025-10-09
2025-10-06
2025-10-04
2025-10-03
2025-10-01
2025-09-29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