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恭俭胡同:叶君健的童话人生与文化担当
来源:中国旅游文化网 | 作者:严文娟 | 发布时间: 2025-11-06 | 14 次浏览 | 分享到:


image.png


2025年11月4日中午,北京的秋阳澄澈如洗,不燥的暖意洒在恭俭胡同3号的四合院里。我随北大纵横创始人、“作者面对面”发起人王璞先生,踏入翻译家叶君健的老宅——这位译介《安徒生童话》全集、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的文学大家,曾在此用文字搭建起中外文化的桥梁。

灰瓦覆着岁月的痕迹,红柱在光影里泛着温润的光泽,藤蔓顺着木架肆意舒展,几簇绿植把院落晕染得愈发清幽,老北京四合院的韵致在一砖一瓦间静静流淌。屋内,两张照片定格了叶老的人生片段:一张是他结婚时的模样,青年俊朗,意气风发;一张是晚年的留影,暮年儒雅,气度卓然。时光在相纸上流转了数十载,却未折损他半分文人风骨。

午后,1950年出生、居于此的叶公子走进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活动现场,将父亲的故事娓娓道来。透过叶家公子的讲述与泛黄的资料、照片,一位在文字与文化间驰骋的文学巨匠形象愈发清晰。


image.png


1914年,叶君健生于湖北红安的贫苦农民家庭。谁也未曾想到,这个农家子弟日后会以世界语发表处女作《岁暮》,开启文学创作的壮阔征程。他精通英、世界语、西、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是国内外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与翻译家,与鲁迅、冰心等名家一道,为中国儿童文学撑起一片天。

他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被视为当今世界上最好的译本之一,深刻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1988年,他荣获丹麦女王颁发的“丹麦国旗勋章”,这份荣誉是对他在中丹文化交流中卓越贡献的肯定,也让他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image.png


在创作与翻译之外,他的人生经历同样传奇。1936年赴日教授英文,因“具有抗日危险思想”被驱逐出境;1937年在武汉政治部第三厅负责接待国际友人,翻译抗日著作外文出版,为中国抗日斗争争取国际支持;1944年应英国政府邀请,在英各地演讲六百多次,介绍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他以文字为刃,以语言为桥,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知识分子的担当。

1949年回到中国大陆后,他创办并主编大型英法文版月刊《中国文学》,搭建起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1974年任世界最大型世界语月刊《中国报道》社顾问,延续着多语言传播的实践,以世界语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


image.png


时光流转,他的文字与精神却如这四合院里的藤蔓,依旧蓬勃生长。他是儿童文学的“童话使者”,是中外文化的“交流桥梁”,在文字的世界里,他永远年轻,永远在为文明的对话而奔忙。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