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仰望祁连 膜拜苍生——写在武开义长篇小说《曲娃》付梓之际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 付聪林 | 发布时间: 2025-07-18 | 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我的目光从武开义的长篇小说《曲娃》清样上移开,“仰望祁连膜拜苍生”这八个字便如一道灵光跃入我的脑海,我认定这个标题承载着的是一个像本书作者一样的资深新闻工作者对祁连山融进骨髓的敬畏——作为和作者一起在祁连山黑河水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文学爱好者,我太懂得这种情感的厚重,它不仅是对这片山川大地的热爱,更是对孕育其中的文化与生命的深沉礼赞,作者用20余万字的篇幅诠释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度思考。

翻开《曲娃》,我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拖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生活风暴。小说主人公钟生,这个在饥荒年呱呱坠地的山里孩子,虽然一出场就被沉重的生活枷锁紧紧束缚,但命运随着时代的齿轮在转动,钟生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考入农技学校。毕业后,从农机站沾满油污的双手到宣传部奋笔疾书的身影,从兽医站劁猪时的无奈到乡镇小心翼翼地周旋,从下海时的快意恩仇到商场上的摸爬滚打,钟生的每一步都走得踉踉跄跄,异常艰难。他就像时代洪流里的一叶扁舟,被政策的风向、机遇的浪潮、欲望的漩涡一次次高高抛起,又一次次狠狠摔下。

《曲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突出了个性与众性。主人公钟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众生的缩影,是时代的钟声,更是那个时代的回响。我将这部小说归类为新兴的新闻体小说,原因在于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都特别熟悉,仿佛他们就活生生地站在我们身边——钟生是你、我、他的合体,是每一个在柴米油盐里奋力挣扎、试图改变命运的普通人,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故事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故事的合集。书中老贾、正刚、赵奚若等“配角”,同样是不同时代人物的切片,让我们看到不同年龄段在时代浪潮下留下的独特印记:60后老贾生活节俭,习惯于逆来顺受;正刚身上有着70后特有的坚韧与务实,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和汹汹的时代变迁,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做人原则;赵奚若则代表了80后的激情与迷茫,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充满热情,却又时常在现实面前感到困惑。

《曲娃》用平实的语言,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职场商场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描写钟生在农机站工作时,那一双沾满油污的双手,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与无奈;描绘他在兽医站劁猪时的场景,那种生活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乡土气息的环境中。而在刻画职场的明争暗斗、商场的尔虞我诈时,又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其中的波谲云诡。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都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曲娃》这部小说的意义远不止于讲述钟生个人的传奇经历,它更像是一部记录时代变迁的史诗。透过钟生的眼睛,我们见证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从美丽乡村建设的蓬勃发展到下海经商的热潮涌动,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在小人物身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它促使我们反思,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个人的奋斗与命运的无常该如何平衡。当梦想一次次被现实无情击碎,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坚守内心的本真。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是放弃梦想,还是不忘初心?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叩问着我们的心灵。

合上书卷,钟生的一生仿佛一场绚烂而短暂的烟火,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他的奋斗与抗争,辉煌与落寞,成功与失败,都化作了深深的感慨,留在我心间。他的故事让我心疼,为他在命运面前的挣扎与无奈而叹息;也让我警醒,让我在时代的洪流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曲娃》以一个人的命运折射众生百态,以鲜活的文字讲述时代的沧桑巨变,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领悟生命的真谛。

《曲娃》近日将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image.png


(《曲娃》作者简介:武开义,生于 1970年5月,甘肃民乐人,现任张掖市融媒体中心金张掖周刊部主任、《金张掖周刊》主编。曾获全国“城市党媒优秀新闻工作者”、甘肃省“十佳记者”、张掖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先后在《农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甘肃日报》等发表新闻作品5000余篇,多件作品获甘肃新闻奖、五四新闻奖、民生新闻奖等奖项。近年来,武开义利用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生活素材,从新闻战线转战文学战场,成功由新闻向文学转型。计划创作的“祁连山北麓”三部曲的系列长篇小说(《曲娃》《发菜》《首席》3部),以及以上海支青支援西北文化教育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河西宝卷》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曲娃》是“祁连山北麓”三部曲系列长篇小说的第一部,目前,已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