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祚旺 翰墨网总编
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院长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中国革命历史的长河中,红军长征精神如一座不朽的丰碑,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甘肃视察时说:“甘肃是一方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红色文化似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无数先辈的热血与信仰。历史的烽烟在岁月流逝中逐渐逝去,但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艰苦卓绝的足迹却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谱上烙下永恒的记忆。
史修身先生便是一位以满腔热忱投身于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传播革命红色文化的践行者。他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书写着对这份伟大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
史修身先生与红色文化结缘,始于2016年春,甘肃省红军后代联谊会副会长通渭县刘乾中先生一行七人“走长征之路,寻父辈足迹”来陇西县文峰“广泉寺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先生应红军纪念馆邀请担任这次交流活动的义务讲解员,主持此次活动座谈会并做了“红色广泉寺”的重点发言。
2016年,鉴于修身先生在红色文化领域做出的突出成绩,中共延安市安塞区党校、民族伟业发展中心特邀以贵宾出席2016年6月举办的“走进革命圣地 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研修班”学习并取得了结业证书。通过这次学习提高了红色文化视野,结识了红色文化友人。随后几年修身先生对红色文化的探索和研究愈发深入,逐渐萌发了尽自己微薄之力弘扬红色文化的强烈愿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修身先生在古城西安相识。2011年4月《第二届全国民协博物馆藏品博览会》暨《民办博物馆发展西安论坛》在西安隆重召开。史修身先生为应邀嘉宾出席了此次盛会。当时我在西安做媒体工作,相识是缘分,西安遇乡亲,我俩都是陇西人,倍感亲切。我对甘肃五千年马家窑远古文化情有独钟,又知先生对马家窑文化深有研究,同一爱好,使我们一见如故!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俩既是朋友,更似兄弟。对修身仁兄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谦和奋进,老有所为。现任甘肃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国书画鉴定管理中心一级书画鉴定师;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作协);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丝绸之路文博网特邀采编、高级顾问等社会文化团体的顾问和会员。
以文铸魂 撰写红军长征故事
近十年来,史修身先生侧重于对地域红色革命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艰辛撰写出了《红色广泉寺》、《永远的红军——红军长征老战士刘代寿的革命人生》等纪实性红色篇章,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陇西县广泉寺红军长征纪念馆”王宪成馆长谈到:“修身先生广泛搜集陇西红色文化史料,实地考察,社会走访,撰写出了《红色广泉寺》一文。文章中详实描述了1936年8月红军长征经过陇西,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部在广泉寺休整41天,并成立了陇西最早的文峰抗日革命委员会(文峰农会)红色政权,大会选举李虎为主席。“红军长征过陇西,广泉寺上举红旗。李虎率众筹粮草,文峰农会建功绩。红军之师严律己,穷苦大众展愁眉。徐帅运筹马宅院,革命里程树丰碑。”广泉寺在红军长征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将永载史册。
全国著名作家长安大学陇西籍王戈老教授在2021年所著文章《地域文化的守望者——兼评史修身的广泉寺系列》(此篇文章已收录2025年《王戈文学集•寄语陇上》一书)。文章中谈到:“近年有幸相识史修身先生,方知他是我所懂憬地域文化的发掘者、开拓者、守望者。”红军长征经过陇西的历史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修身先生在于他对这段简短的历史发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宝贵细节,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细节构建成的壮丽史诗,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军队,这样的人民。”
2011年广泉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陇西县委命名《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颁发两块铜牌。
修身先生所著《红色广泉寺》文章2020年发表于陇西文联《乡土情缘》刊物,2022年转发兰州市政协主编《净友》第三期、《中国发布网》、《中国旅游文化网》等。
2024年8月,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将军题写“陇西广泉寺红军长征纪念馆”牌匾挂牌仪式在广泉寺隆重举行。史修身先生担任了此次盛大活动的主持人。他说到:“广泉寺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它不仅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址和红色教育基地,更是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和激发爱国情怀的重要场所。”
2023年因修身先生在工作领域取得的成绩及行业中的领军作用,被“初心映照党旗红”征集办公室聘为大型党员故事系列报告文学《初心映照党旗红》特约首席顾问编委。
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取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谱写了豪情万丈的光辉史诗。
2016年修身先生和甘肃红后联谊会的刘乾中副会长结下了红色文化不解之缘,在以后的交往中得知刘乾中老家是四川城口县人,刘乾中父亲是老红军战士刘代寿先生,1933年全家姐弟六人全部参加了红军队伍。后又行走在艰难险阻的长征路上。“姐弟六人同长征,会宁会师只一人。热血铸就康庄路,子承父愿再长征。”红军老战士刘代寿六姐弟长征的悲壮故事深深感动了修身先生。刘乾中会长“奋进长征路,永葆革命心”勇毅前行的无畏精神鼓励了他,修身先生深感自己有责任把这段刘代寿六姐弟可歌可泣的红军长征历史故事搜集、整理奉献于世激励后人。于是2023年撰写出了《永远的红军——红军长征老战士刘代寿的革命人生》
《永远的红军》一文前后发表《西北翰墨网》、《李亨生活》等网站,2025年发表《大众文摘》一期杂志。红军战士刘代寿六姐弟共长征的苦难历程就是红军长征的缩影。他们全家感人肺腑的革命英雄壮举,那一幕幕血与火、生与死的悲壮历史和无数革命先烈动人的革命故事,折射出来的红军精神将永垂不朽。
翰墨传情 妙笔弘扬红色文化
修身先生不仅文学创作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书法艺术领域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书法艺术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展览和现场交流,屡获殊荣。书法作品流传海内外。
近十年修身先生积极投身于传播红色文化的行列。他的书法作品常常以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展现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
特别近几年他的红色文化书法作品取得丰硕成果:
2023年应邀为《武山县红军强渡渭河纪念馆》题写馆名
2024年书法作品《毛主席词•六盘山》被全国文化宣传员第四期重走长征路组委会收藏。
2025年作品《新的长征》入展《翰墨丹青•中国书画报艺友会三周年庆典》线上展览。
2025年在四川苍溪举行的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庆典活动中,修身书法作品《走长征路 圆中国梦》由徐向前之子徐小岩将军收藏。
2025年湖南文人书画院主办的《红军长征9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书法作品《毛主席•七律长征》荣获金奖,特授予“中华红色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
2025年书画艺术名家网,珍迹(杭州)书画院主办的迎接“成都世界运动会”全国书画大赛,书法作品《军魂》荣获特别金奖。
他的书法作品被“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迭部县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纪念馆”、“陕西省山阳县徐家大院红军纪念馆”、“四川天全县红军纪念馆”、“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渭源县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定西河畔红色纪念馆”等全国各地二十多家红色博物馆、纪念馆及文化团体及红军后代近三百多幅书法作品展览和收藏。
2025年6月四川成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万人重走长征路组委会授予刻有“史修身红色文化研究学者”光荣称号勋章一枚。这枚沉甸甸的红色勋章是对修身先生多年来为红色文化传播的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工作的肯定和最大的回报。
修身先生红色文化书法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书法的独特艺术魅力,也使红色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增强更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厚内涵,使红色文化成为圆梦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陇西籍史修身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文化学者,原任陇西县工商联副会长,陇西县第六、七、八三届政协委员。他从企业家转型文化工作者,其人生经历丰富,博学多才。他在文学、书法、鉴藏、地域文史研究和地域文化遗址保护等方面的优异成就令人钦佩。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才华和努力,更为华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中,红色文化是我党在百余年奋斗中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我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流淌在现代人血脉中滚烫的热血;我们更应该发挥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号召力作用,弘扬红军长征精神,赓续革命红色基因,激发它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新征程增强文化自信,使红军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谱写出新时代红色革命文化的新篇章。
2025年6月22日初稿
弘扬长征精神 传播红色文化——记红色文化学者史修身先生的赤子情怀
2025-07-13
2025-07-13
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诗人杨继超折桂第六届“阳光杯”全国诗歌大赛
2025-07-12
红韵诵华章 薪火咏相传 ——2025年延庆区诵读大赛完美收官!
2025-07-12
2025-07-11
孙魁以喜闻乐见形式,与安阳传统文化夏令营适龄孩子畅谈励志与爱国
2025-07-11
2025-07-10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红炬薪传,声影岭南”实践队深入西南村探寻家族文化
2025-07-10
2025-07-10
2025-07-10
第六届“阳光杯”全国短诗大赛和顺颁奖典礼暨全国诗人“和顺行”采风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2025-07-10
2025-07-07
2025-07-07
宣誓出发:帮亲助邻就是最好的慈善,回报家乡就是最美的实践——全国大学生又一次出发了
2025-07-07
2025-07-07
[综合新闻] 台湾红藜“源”动两岸 ——粤北试种项目成果亮相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2025-07-13
[文化新闻] 弘扬长征精神 传播红色文化——记红色文化学者史修身先生的赤子情怀
2025-07-13
[综合新闻] “小矮个子”和黄草山的翠冠梨——邓绪兵的坎坷路与香甜果
2025-07-13
2025-07-13
[综合新闻] 电视剧《以法之名》:法学生视角下的法治博弈与职业觉醒
2025-07-13
2025-07-13
[文化新闻] 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诗人杨继超折桂第六届“阳光杯”全国诗歌大赛
2025-07-12
[文化新闻] 红韵诵华章 薪火咏相传 ——2025年延庆区诵读大赛完美收官!
2025-07-12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