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秋银杏阅沧桑 文/董素印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董素印 | 发布时间: 2023-11-08 | 620 次浏览 | 分享到:

染秋银杏阅沧桑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落叶知深秋,又是一年银杏黄。

秋夜,趁着难得的一场秋风秋雨,“叮咚”“叮咚”“叮咚”......悬挂于屋后小院内十多米高的银杏树干枝头、发黄熟透了的银杏果子,经不住风力的摇晃和树枝的抖动,纷纷坠落下地,有的则落到了树下仓库屋顶的彩钢瓦上,迸发出了极不规则的“音符”,未免让被吵醒的人们感到有点厌烦;但我知道,今年清润新鲜的银杏果美食出炉了,一年一度的庭院美食节终于在这场秋风秋雨中拉开了帷幕。

院内的这株银杏树充其量不过才二十年多一点,现在的树干已长得满满的“一抱子”粗了,如此生长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2004年初春,因家庭经营需要,我们小家庭从本村邻组居住了整十年的“第三故乡”,整体搬到了靠近老家的省道陈李线路旁,砌起了三间两层小楼房。第二年深秋,屋后小院围墙也顺利完工,总觉得院内缺少些风景,于是,便到老家屋后移来了一株不足两米高、大约铁锹柄粗细、已经完全落叶了的银杏苗,栽到了院子里,成为庭院唯一景观;在我的精心施肥、浇水、培土呵护下,每年开春,银杏都会积攒着足够的能量,饱蘸肥力,一个劲地吐着墨绿的嫩芽,将细小的树干不停地向上提拔,不断地向外扩张,加之小院围墙外的塘水四季不吝助力,仅仅二十多年,扩展的银杏树干、枝叶过早地将近百个平方的小院覆盖了大半;发达的树根将30多公分厚的水泥地坪都顶得四面开裂,连手掌都能插进裂缝之中。

听说,未经嫁接或者未授粉,单株生长的银杏是不结果实的。其实不然。我家小院内的这株银杏二十多年来一直单株生长,也从未嫁接或授粉,但不知何时,圆鼓鼓的银杏果却挂满了枝头。因为,近年来长期没有给银杏施肥、喷药,长出来的银杏果实自然是绿色无污染,极具诱惑力。

每年重阳前后,借助风雨之力,银杏果纷纷坠落;此时,一年一度的庭院美食节也正式开场了,全家人一起动手,将散落在地的果实收集起来,剥去包裹外层的厚实皮肉,取出包裹其中坚实圆润的白果,洗净后放在水中煮熟,或者放到微波炉中加热爆裂,清香四溢,可口的果仁成为我们全家的一道美食,一日三餐,或是作为休闲食品,或是作为餐桌上的一道小菜,或是剥开果仁放入锅中直接与粥饭一起蒸煮,增加了食欲、增添了乐趣。由于这段时间银杏果零零星星密集落地,所以,如此丰盛惬意的庭院美食节将一直持续到冬季甚至更长时间。

银杏属于落叶大乔木植物,寿命很长,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因此被看作“世界第一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所以,如今世界各地的其他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在中国广泛分布于江苏、四川、广东和东北地区。

银杏果实和叶片可以食用。银杏最早收入药书的可见于元代吴瑞的《日用本草》;据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杏“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银杏树性平,味甘、苦,有小毒,入肺、肾经,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降血压、祛痰止咳、降低胆固醇等功效;其果实也称为白果,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脑梗塞等;银杏叶片加大米、桂花、白糖熬粥吃,能止咳平喘、补肺固肾,适宜气管炎患者食用。

银杏树极具观赏价值。树形优美的银杏,春夏季叶色嫩绿,秋季变成黄色,颇为美观,可作为庭园树及行道观赏树景观。袅袅兮秋风,日光照兮银杏黄,每每到过的银杏景点,阳光下,漫步在广阔公园、蜿蜒小道的“金毯”上,看着周围环绕的历史雕塑、城市建筑,秋风轻起,你便能听到深秋的吟唱,闻到硕果的醇香,看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熠熠生辉。

银杏有着深厚的植物文化。银杏不仅成为成都市和丹东市的市树,素有“银杏之乡”美称的南雄市打造的“银杏染秋”景观,被推介为“全国9个最美银杏观赏地”之一,成为广东省最具影响力旅游品牌。倍受世人钟爱和青睐的银杏还为世人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句。“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诗句将长安区古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叶的形状及色彩描写得生动形象,相传此树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诗句,写的是李清照亲手将两枚并在一起的银杏掰开,夫妻俩一人一颗,以此见证忠贞爱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有“满地翻黄银杏叶”以银杏见证时间的诗句、还有“玉纤雪椀白相照,烂银壳破玻璃明”用银杏作为美丽的化身等诗句,让人恍若置身其中,如痴如醉,煞是喜爱。

岁月漫漫,奔流不息。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傲然挺立在我们的家庭小院里,将朴实的庭院妆扮得典雅明亮,与我们全家一起默默地经历着无数兼程风雨,静静地见证着岁月沧桑,慢慢地变得逐渐强壮。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