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八一建军节的号角再次吹响,我们不仅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98年的辉煌历程,更向那些在不同领域传承和弘扬军人精神的复员军人致以崇高敬意。在中医药传承的广阔天地中,有一位复员军人,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成为新时代“军创精神”的杰出代表。他就是河南新蔡毛氏济世堂中医院的第四代传承人——毛顺卿。
( 图1为:毛顺卿获国家颁发的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诊疗法(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疗法)代表性传承人证书及奖牌 )
毛氏济世堂的历史源远流长,始于清朝末年的河南新蔡县练村镇,历经五代传承,其中医技艺已遍布国内十九个省市,荣获“河南中医特色诊疗老字号”称号。在中医外治法领域,毛氏济世堂在脱骨疽疗法、疮疡类疾病治疗以及颈肩腰腿痛等方面疗效显著。其中,脱骨疽疗法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百年,疗效卓著,彰显了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 图2为:86岁的毛顺卿通过人体经络的研究,守正创新。)
1939年出生于河南新蔡的毛顺卿,自幼在药香中成长,耳濡目染中医文化。他在福建空八军服役期间,曾有一次全团参加军事拉练时突发集体食物中毒,腹泻严重。他迅速上山采药,熬制中药汤剂,及时救治了全团官兵,确保了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因平时表现突出,他被保送至厦门医学院深造。此后,他又先后在上海中医学院、上海龙华中医院等进修,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理论与临床技术。复员回乡后,他重建毛氏济世堂,将祖传医术发扬光大。从军营到医堂,军人的使命感始终激励着他在中医药传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 图3为:当年,毛顺卿在上海中医学院进修深造学习 )
如今,86岁高龄的毛顺卿依然奋战在传承第一线。与他的儿子毛嘉诚(省级非遗传承人),正携手推进三大战略:筹建中医传承学校、开展“非遗进社区”健康工程,并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积极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设立毛氏基金会,永续济世精神。当非遗遇上迷彩情怀,古老医术在新时代焕发出灼灼光华。
毛顺卿5岁起随长辈学习中医,从医70年来,已为20多个省市的数十万名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他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祖传秘方进行系统整理与科学验证,创新研制出独具特色的中药贴敷产品。其选材考究,工艺独特:基质采用蜂蜜、蜂蜡、蜂胶,均来自太行山野山蜂养殖基地;中药材则选自道地药材基地。其理疗手段融合砭石刮痧、穴位疗法、针灸艾灸、中药贴敷等多种技术,采用常温闪式破壁技术,使中药粉载入量高达60%,疗效显著、使用便捷、无副作用。
毛氏济世堂的药膏产品是其创新实践的典型代表。与传统膏药相比,该系列产品采用优质天然原料,结合现代制药工艺,能够深入渗透皮肤,直达病灶,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功效。无论是风寒湿痹、颈椎腰椎损伤,还是滑膜炎、关节疼痛,均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毛顺卿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药物研发上,更体现在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他将中药内服与外敷散剂、重洗法、针灸疗法、穴位注射等多种中西医技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综合疗法。这种疗法在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周期方面成效显著,已治愈上万名患者。他因此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并入选河南省优秀人才库。
毛顺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中医传承人,更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员军人。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老年群体、亚健康人群提供免费产品体验、健康讲座和义诊服务。2025年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他组织专题义诊,服务百余名群众,发放2000余份非遗专利膏贴,广受好评。
在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方面,他积极带动地方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工、炮制等产业协同发展,开发处方药品,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毛顺卿研发的“一种治疗中医顽痹症的药物”已获得国家的发明专利,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在公益事业中的独特价值,更是对传统医学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
(图4:毛氏济世堂的药膏产品系列。)
展望未来,毛顺卿将继续探索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他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中医药科研项目,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他也将继续肩负文化传承使命,通过公益活动、文化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并受益于中医药。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强调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2月3日致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保护、传承精华,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毛顺卿正是这一理念的忠实践行者。他以一颗炽热之心,守护中医精髓,推动创新发展,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缩影。
毛顺卿的故事,不仅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动人篇章,更是军创精神在新时代中医药领域的精彩演绎。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在弘扬中医药文化中的新使命,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不竭动力。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他以匠心守护非遗,用创新诠释中医,让古老的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正如他所言:“中医药的传承之路,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名奔跑者。”愿更多人接过这份使命,让这份传承在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让这份创新在时代舞台上熠熠生辉。
(图5:毛顺卿正身教言传,手把手教学第五代传承人毛嘉诚、毛凌云、刘杰、卢海珠等弟子。)
毛顺卿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传承的希望;看到了军人精神的延续;看到了新时代下的普通人,如何以平凡之躯,成就非凡事业。我们每个人无论身处何地,心怀使命,肩扛责任,都能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郭卫华 宋文祥 供图:毛嘉诚)
2025-07-10
2025-07-07
2025-07-04
“心”之所向,健康所至—— “家家检检”居家检测新突破,国内首创
2025-07-04
2025-06-28
2025-06-22
2025-06-21
2025-06-17
2025-06-16
2025-06-15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