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统存先生的长篇小说《年华》是一部以个人成长折射时代变迁的力作,它通过主人公余统华的人生轨迹,展现了改革开放背景下个体与家国命运的深刻联结。
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奋斗
《年华》的核心线索是主人公余统华从苏北农村青年到军地干部的成长历程。他高考落榜后投身军旅,立志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甚至私下绘制了从战士到将军的“路线图”。尽管现实的坎坷最终让他的“将军梦”和“仕途梦”搁浅,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这部小说之所以动人,在于它没有塑造“高大全”的英雄,而是真实呈现了余统华在追求“人的实现”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例如他有时会过度追求个人目标,也会在遭遇困难后产生消极心态。这种真实的挣扎,恰恰让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文学笔法与人间真情
在艺术表现上,《年华》融合了多文体写作的实验性探索,散文化的抒情、诗歌化的意象与报告文学式的纪实笔触交织,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新范式。小说中对苏北沿海的生活画卷、军营的火热训练场景以及湘江畔的军校生活等不同地域风情的描绘,都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文字功底。而作品最打动人心的,是贯穿始终的深情。无论是余统华对生母的怀念、对牺
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启示
《年华》对于新时代青少年而言,具有重要的精神指引价值。它通过余统华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时代命题。小说中蕴含的“三商教育”(智商、情商、逆商)理念,为青少年提供了可触摸的精神路标。在当前教育改革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年华》引导年轻一代将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这种家国情怀与个人奋斗相结合的价值观,正是当下亟需的精神钙质。
跨越“年华”的共鸣
阅读《年华》,也是一次审视自身“年华”的契机。小说中那句改自托尔斯泰的开篇语——“人人四肢五官各个相似,然而人人命运各个不同”,引导我们思考个体在时代中的选择与命运。余统华的故事启示我们,人生的价值或许不在于最终是否抵达了最初设定的宏伟目标,而在于在奋斗过程中展现出的坚韧、善良和对生命价值的不断求索。正如他最终在经历起伏后,学会了以更辩证、历史的眼光洞察社会与人心,达到了新的人生境界。
作者简介:王群,生于1958年,江苏东台人,退休教师,擅长写教育教学论文,偶有散文、诗歌、随感等散见于纸媒或微刊。
2025-11-13
2025-11-13
《大阪世博MYDOME出展作品東京巡回展》:艺术架起中日友好之桥
2025-11-12
著名诗人阎安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 开讲文学与故乡 纵论“诗歌为漂泊心灵筑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在京开讲
2025-11-11
著名满族女诗人匡文留诗歌创作60年携《匡文留诗选》 做客《作者面对面》直播活动
2025-11-11
2025-11-11
皖味创新竞风流 声光盛宴助对决——“皖美盛宴·终极味蕾战”团队赛落幕马鞍山滁州战队晋级全省总决赛
2025-11-11
喜讯|北下关文联核心作家杨府散文集《半是烟火半诗意》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5-11-11
2025-11-10
2025-11-10
2025-11-09
天津杰出女诗人张秀华携诗集《花语》《诗海花趣》作客《作者面对面》
2025-11-08
2025-11-08
2025-11-08
2025-11-08
[文化新闻] 天地人的共鸣之曲——词作家池浚《天海一心》创作心路
2025-11-13
2025-11-13
[文化新闻] 《大阪世博MYDOME出展作品東京巡回展》:艺术架起中日友好之桥
2025-11-12
2025-11-12
2025-11-11
2025-11-11
[文化新闻] 著名诗人阎安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 开讲文学与故乡 纵论“诗歌为漂泊心灵筑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在京开讲
2025-11-11
[文化新闻] 著名满族女诗人匡文留诗歌创作60年携《匡文留诗选》 做客《作者面对面》直播活动
2025-11-11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