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
   
大作家眼里的农民丰收节
来源:中国旅游文化网 | 作者:陈玉福 | 发布时间: 2025-10-21 | 18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作家眼里的农民丰收节


文/陈玉福


“深扎”河西走廊十一年,工作室设立在甘州府城已经五年有余了,从清冷到喧嚣,孤独到热闹,寂寥太久差点忘了,这里本应灯火繁华流光溢彩。孤僻属于人心,不该成为一方建筑的命运。终于,乙巳蛇年的春节伊始,仿佛突然便有了生命,新年赋予蛰伏城市一隅的甘州府城逆天改命的勇气与魄力,游人的脚步和欢笑丰满了这座仿古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黄昏不再寂寥,夜晚有了温度,甘州府城真的活了。入夏以来,随着不夜城的营造渐趋完善,这里旧貌换新颜真正蓬勃起来,文娱展演推陈出新风格多变,各色美食包罗南北应有尽有,每每出门都引得人食指大动。出门即街市,以至于“逛夜市”堂而皇之跻身我的日程表,竟鲜而明之地向我昭示着什么叫作潜移默化。习惯,果然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独乐乐不如与众人乐。人是群居动物,独处毕竟抵不过繁盛,烟火人间原该如此。



及至秋风起,天朗气清温凉正宜之时,河西走廊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府城又有了新动作。好奇满街道突然多出来许多物件,上前求解才知道是在为第八届农民丰收节做准备工作。作为农民的儿子,对土地和农产怀有天然的亲近,于是便万分期待节日来临。没办法,过去几届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亲眼目睹,更不曾去现场观览,家门口举办简直不要太兴奋。

河西走廊的秋天,是与江南水乡的婉约、中原大地的敦厚都截然不同的一种气象。它不是悄然而至的,而是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盛大、澄澈、近乎慷慨地席卷而来。时节一到,暑气便如潮水般退去,天空仿佛被一位技艺通神的匠人日夜不休地反复擦洗,最终呈现出一块巨大无朋、毫无杂质的蓝宝石。这蓝,不是浅薄轻浮的淡蓝,而是一种深邃、饱和、蕴含着无限光华的蔚蓝,高远得让人望之便心生敬畏。空气是干爽而清冽的,像新酿的葡萄酒,带着沙枣花凋谢后残留的微甜、成熟庄稼秆垛被烈日晒透后特有的焦香,以及远方戈壁滩吹来的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大地的原始气息。深吸一口,肺腑如洗,一种通体的舒畅感从脚底直贯头顶。风是这里的常客,却不再是春风裹挟黄沙时的暴烈,而是带着一种清冷的力度,拂过白杨树金黄的叶片,发出哗啦啦的脆响,如同无数金色的铃铛在摇动。这便是河西走廊的金秋了,它以天地为幕,以光与风为笔,为即将登场的甘州区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绘制了一幅壮阔无比、气象万千的背景,本身就蕴含着“丰收”的至高意境,是自然对这片看似贫瘠土地最丰厚的回馈,是空间与光线的极大充盈。



上午十时,暖场的激昂锣鼓恰到好处地停歇。在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质朴笑容的各乡镇农民代表和市民们热切目光的注视下,区委书记步履从容地走到了话筒前宣布丰收节开幕。舞台的背景板上巨型电子屏绽放着绚丽的动画,描绘出稻浪翻金、瓜果满园、机械轰鸣的现代丰收画卷。几乎在同时,广场四周早已准备就绪的鼓乐队一齐敲响,奏出了一曲铿锵悦耳、气势磅礴的《丰收颂》。这开幕的声浪,已不仅是对既往辛劳的慰藉和对丰收的称颂,更像是一声嘹亮的号角,吹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奋进曲,在旷远的秋日晴空下,激荡人心。

开幕式后我采访了区委李书记,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像与自家亲人拉家常一般,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提到今年春夏之交那几场“贵如油”的及时雨,提到下乡调研时在田埂上看到的累累硕果,提到十八个乡镇接连传来的丰收喜讯。他的话语,如同这秋日阳光,温暖而实在。正如李书记所说,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庆祝的绝不仅仅是仓库里堆满的粮食,果园里挂满枝头的果实。我们真正要庆祝的,是广大农民群众脸上所展现的美丽笑容,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底气,更是心有梦、眼有光的精神富足!我们要的丰收,是口袋鼓囊囊,更是精神亮堂堂!放下笔记本我由衷鼓掌,此时此刻,这番看似书记的个人认知即是源于所有劳动人民心底深处共同的认知,是国家的政策与个体的命运、时代的宏图与民间的期盼同频共振时所产生的巨大回响,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证明这场庆典的深意。



开幕式的高潮过后,人流欢快地散入府城的街巷。我随着人流,不由自主地被卷入那条已被精心布置成“十八乡镇丰物展”长廊的宽阔街市。踩着锣鼓喧天的余韵骤然步入这拥堵熙攘的空间,感官经历了一次奇妙的切换。府城东街可容两辆车并排通行,但丰收节里人潮如织,二三人并肩已是奢望,只消某处驻足片刻便足以令家人失散,回头必得茫茫然众里寻他,在秋日的明媚里体验一把蓦然回首终得相逢的小小惊喜。这有限的物理空间,被无限的生活创意与丰收成果填充得满满当当,丰盈生活也充实内心,令人流连忘返。

一直都有个感受,窃以为城市都是千篇一律的,乡村各有各的风景。果然,丰收节印证了我的观点。甘州区十八个乡镇错落布置的展厅,每一处都匠心独具各有所长,农作物拼成的图案和字体只是昭示物产丰饶的一种形式,真正的仪式感来自展架上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得到体验者的认同和赞美,成就感则来自那些有机蔬果给予了耕作者以底气。沙井的“玉米拿铁”被游人笑称是土洋结合,将玉米的清爽融入拿铁的醇厚,少了甜腻丰富了层次,口感独特别具一格,的确是一种新奇的尝试,玉米小镇也因此注入时尚元素使人向往。若论有机蔬菜的种植和深加工,党寨首屈一指,接近二十年的深耕细作,硬是把自家的蔬菜送到了盒马生鲜、芸岭鲜生、世纪春芽等一线头部加工链企业,用自己的双手烫印出一张新时代“丝路明珠”的绿色名片,河西走廊从此不再只是贫瘠偏僻的代名词。10万亩耕地,20个村,171个合作社,人均纯收入24884元,镇党委书记贾志勇报出这些数据的时候一脸自豪,并如数家珍般罗列了好一串荣誉称号,既有国家级的,亦不乏省市级以及区委区政府的认证与肯定。看着他发自内心的笑容,我亦深有体会,对于劳动者群体,特别是与土地打了几辈子交道的农人,最大的成就便是五谷丰登,并通过耕种实现富足。人均纯收入两万多在物质层面也许不算多么富裕,但谁又能说幸福感仅仅来自纯物质的东西?从来大家共同的追求和期许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精神上的安宁与满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足啊!



甘州府城,据说是比例还原明清时期的老城仿建而来,依例有城门、城墙围守。城墙内外,仿佛两个世界。城外远山可望是天地玄黄的宁静与旷远,近处水天一色街巷纵横,串流的车潮或急或缓,为城市涂抹现代化底色;节日的城内则呈现市井烟火的鼎盛与欢腾,把乡村景致搬进城市,让复古与新潮并存,新旧碰撞再融合,竟也能奇异地成为一体。无需繁文缛节,不论干部群众,没有人吹毛求疵来挑刺,也不需要专业指导或修正,这样的日子高兴就好!府城今日已成为欢乐的海洋。府衙前那片以青石板铺就的开阔广场,有艺术家们前来献艺助兴,挥毫泼墨、雕琢点刻,刺绣、剪纸、面塑、糖人的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想要将艺术品搬进家里悬挂、摆设或珍藏的人们排起了长队,手里握着从各个乡镇的展厅那里买来的农产品分明已经拿不下了,还是坚持要在物质丰盛的同时,不忘给精神也安排一场文化的盛宴。

沿着展厅的摆列一路走走看看,一份又一份惊喜,沉甸甸、金灿灿的光华是由玉米塔、辣椒串、南瓜堆、蔬果画组成的色彩交响,在河西走廊秋日极致明亮的光线下,色彩的饱和度仿佛被调到了巅峰,鲜艳得几乎要溢出画面。府城中心十字高大的钟鼓楼下一座临时搭建的舞台,背倚着飞檐斗拱、漆色古雅的建筑,巨大的背景板上,“庆祝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大字在阳光下灼灼生辉,“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单纯是单调浅显的标语,而是正在简洁有力地昭示着新时代的主题。空中,数架无人机如同勤勉的工蜂,嗡嗡盘旋,将它们捕捉到的每一张笑脸、每一次欢呼,实时传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街巷,是一条物质的河流,流淌着大地最坚实的馈赠。你看那明永镇的五彩谷物,仿佛一片片微缩的农田,能够透过这些谷物闻到田地里的清香,它们颗粒饱满,色泽纯正,每一粒果实都是一个小小的发光体,闪烁着沉稳而骄傲的光芒。这是丰收的基石,是千百年来农业文明安身立命的根本。梁家墩镇的手工醋供不应求,酸香在闻馋涎欲滴,口水不知不觉就被勾了下来。可巧旁边来自乌江镇的展厅里偏还有肥美的虹鳟鱼和鲈鱼展览售卖,镇上的年轻干部们代表农户亲自解说,笑语盈盈地展示着她们用高山雪水灌溉出的有机稻米。顿时便使人急欲拿回家去烹饪,蒸一锅喷香的米饭,做一道酸辣鱼佐食大快朵颐。我曾在《张掖传》里专门写过乌江镇的水稻种植,那时候还没听说乌江在搞锦鲤养殖,短短几年而已,已经建成了上百亩规模的中华锦鲤繁育及鲈鱼养殖基地,鱼米之乡实至名归,甘州又多了一道靓丽风景。



来过张掖旅游的人对平山湖大峡谷应该都不陌生,那处壮阔的观光胜地正坐落在平山湖乡的行政区划里。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平山湖乡是甘州区唯一的少数民族牧业乡,盛产牛羊肉干和骆驼肉,以及备受推崇的驼奶粉。特色美食之外,也不会有人想到这里更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牧业+矿业+风电+旅游业才是平山湖立于不败之地的综合实力。说到牧业,必然绕不开前进集团了。前进牧业乳制品享誉省内外,是长安镇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龙头企业。有幸采访过前进牧业的董事长马志祥先生,与他神交亦深交,是个脚踏实地做事情的真汉子,其人品质就是前进乳制品的品质,醇厚细腻孜孜以求。长安镇能人不少,创意也多,本次丰收节专门布置了一个打卡点,用网红的形式对接时代流行元素,一块“我在长安很想你”的牌匾便吸引了众多游人在此驻足流连,排队打卡的盛景使人一度产生错觉,误以为时空折叠到了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长安镇无疑是掌握到流量密码了。

循着肉香味一路追索,终于找到了源头,竟是碱滩镇在现场烤全羊,并分发游人品尝。吃一口羊肉,就一颗西梅,解馋又解腻,也是妥妥地照顾到大众口味了,饱腹之余情绪价值拉满,唇齿留香我只怕以后但凡吃羊肉都会想到碱滩镇和这个丰收节了。别急,羊肉不喜欢还有鸡肉、兔肉,安阳乡把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和肉兔都请来助威了。兔笼前面围了好多小朋友以及他们的家长,小朋友们在为“大小白兔”还是“小大白兔”的定义争论不休,而大人们则笑着琢磨起了到底是红烧还是爆炒更下饭。兔兔这么可爱,配享五脏庙才是对它最高的礼遇。



古人有谚语说:大仓满,小仓流。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甘州区各乡镇的取名由来,但是猜测大满镇和小满镇的得名大约不外如是。顾名思义,靖安、安阳大多亦是同理,名字里就能看出当地人们对安乐美好的向往。而龙渠、三闸、新墩、花寨等乡镇的命名无用赘言,便是直接取自地标建筑了。古有传承的甘浚、明永,前者关系到甘州城延续和一座城池的兴衰,后者更关乎一段大槐树的传说,这里是六百年前河西大移民最后的落脚点。

漫步长街,入目即是这一幅府城秋熟图。欢快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丰收却各有各的特点,一如清明上河图渲染的盛世人间,眼前所见所闻要比那“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图画更动人心魄。空气里满溢着农作物特有的甜香,馥郁芬芳回味无穷,置身期间美好触手可及,鲜活而热气蒸腾的一切总能熨帖心灵,令浮躁退散。接地气就是这么来的。土地无声,厚重坚韧宛如记忆里父亲皴裂的手掌,温柔沉静又似母亲油灯下纳进鞋底的一针一线,“踩实了、站稳了,走直了你便是个好把式。”半生浮沉总算深刻理解了父亲这话里的涵义。土地于人从不辜负,端看自己是否愿意踏实耕作。

甜的瓜果,苦的药材,柔韧的粉条,清脆的蔬菜,咸得爽口,辣得过瘾,甘州人的味蕾在这节日里异常敏感,寻获心仪的食材,不亚于找对象时的精挑细选,可结果往往会挑花了眼,回神才发现一个都没落下,最后只能对着装了满车的物品哑然失笑。一边告诫自己俭省节约,一边不由自主再次汇入人潮,支付并拎走农产品,虽然没有亲手耕种也不妨碍丰收的喜悦,毕竟购买力亦是检验幸福生活的标准之一啊!鼓鼓的钱包与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形成正比,彰显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耕种收获与售卖成交是对土地的信赖,对劳动价值的终极确认。这份由实实在在的物产带来的心安,是任何浮华都无法替代的生命底肥。



物质的极大充盈,如同肥沃的土壤,必然催生精神的繁花似锦。在多个乡镇的文创展位上,这种精神的富足表现得尤为生动和耀眼。年轻的返乡大学生,以及新一代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不再满足于仅仅展示原始的农产品,他们将昔日被视为废弃物的稻秆、麦秸,经过巧手编织,变成了造型别致的花瓶、憨态可掬的卡通玩偶、充满设计感的灯罩。旁边,甚至摆着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以“丰收”“农耕”为主题而设计的精美首饰和文创用品。古老的材质与现代的美学理念在此碰撞融合,农产品的价值被极大地拓展和提升。他们售卖的,早已不是物品本身,而是创意、是文化、是一种绿色的生活理念。年轻的面孔上看不到父辈那种面对土地时的沉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驾驭资源、创造价值的从容与自信。

府城的舞台上乐声再起,手握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们即兴表演,用嘹亮高亢的嗓音对唱起新编的丰收民歌。古老的曲调里,填满了歌颂精准扶贫、赞美乡村振兴的新词,歌声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回荡,穿透力极强,每一个音符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政府的重视与关怀,在此刻化作了无声的细雨,浸润着每一寸土壤。各自的展厅前,乡镇干部化身农民群众代言人,热情洋溢推介产品,更是放下身段走入镜头,身旁的直播设备屏幕上点赞的红心不断跳动,订单数字实时更新,传统的农产品借助新时代的翅膀,飞向了更多人的餐桌。小小的街市,浓浓地情感,充满了政策的温度与乡土的热情,为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丰收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一位身手利落的小嫂子,正挥动大铁锅翻炒着她的招牌“炒饭”,米饭被蛋液染得金黄,其间夹杂着碧绿的葱花、赤色的腊肠丁,来自本地的有机蛋菜搭配上乌江镇的贡米,那鲜香热辣的气味,完全就是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融合的极致盛宴。她一边翻炒,一边对着支架上的手机屏幕与网友互动,笑声朗朗:“现在做饭,不光图个饱肚,更要吃出个花样,吃出个名气,让全国都知道咱这儿的好东西!”这寻常的、滚烫的烟火气,与祁连山吹来的、略带寒意的秋风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奇特的、令人倍感踏实与幸福的氛围。它生动地诠释着什么叫“精神富足”,富足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它恰恰就蕴藏在这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品质的追求、以及借助新时代工具展现自我、创造价值的从容之中,它源于物质的丰裕,又反过来让物质的存在拥有了更温暖、更深刻的意义。

府城东门内有小桥流水,河水不算丰沛,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它倒映着伟岸的城墙、高悬的红灯笼,也倒映着无人机掠过天空投下的短暂阴影,以及桥上人们拍照时手机屏幕的点点亮光。几片早落的梧桐叶,像金色的扁舟,在水面上打着旋儿,悠悠地向下游漂去。而岸边,来自不同乡镇的、印着二维码的介绍展牌静静伫立,用一种无声的数字语言,邀请着人们去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广袤与多样。这一刻,时光仿佛慢了下来,这高远无极的秋空,这温暖实在的政策……一切的一切,都被“丰收”二字奇妙地绾结在了一起。我恍然领悟,丰收节所庆祝的丰收,其内涵是何等深邃。它既是仓库里谷物的堆积,是账本上数字的增长,是鼓声里的那股元气,是瓜果上的那层光泽,它更是文化的复兴、创意的迸发、是农民群众脸上那份从心底漾出的尊严与自信,是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在这片土地上水乳交融后,所生发出的蓬勃生机。

暮色来得极快,却也极为壮丽。西边的天空就像打翻的调色盘,由金黄、橘红渐次过渡到瑰丽的紫红,将整座府城、远处的祁连雪峰都染上了一层浪漫而庄严的光晕。当最后一抹霞光被地平线吞没,深邃的天幕上缀满了钻石般的星辰,遥远高渺如梦如幻。府衙前和街道两旁的红灯笼次第亮起,在清冷的夜空中散发出暖融融的光晕,与天上的星光遥相呼应。白天的热烈与喧嚣,如同退潮的海水,渐渐融入这宁静的秋夜。但那份双重的丰盈,物质的厚重与精神的璀璨,连同河西金秋的磅礴气象与时代赋予的崭新机遇却已深深浸入府城每一块墙砖的肌理,每一片屋瓦的缝隙,也刻进了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心田。它将成为一种沉淀的力量,滋养着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季,也孕育着下一个更加充满希望的春天。第八个丰收节,在这片承载了无数历史传奇的丝路古镇的参与中永不落幕。它庄严地宣示:真正的丰收,是谷仓的圆满,也是精神世界的富足;是沐浴在新时代阳光下的物质积累,更是如同河西秋日天空一般,高远、明朗、充满无限可能的精神世界。

岁稔年丰,心安梦长。在这条历史与未来交汇的壮阔走廊上,一首关于土地、人民与时代的新的史诗,正被金色的秋风,深情而有力地传唱奔向远方。

图1陈玉福著《张掖传》     图2 陈玉福著英文版《张掖传》

文章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