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专家、军旅作家孙魁散文集《母爱伴我行》之十二
来源:旅游文化网 | 作者:孙魁 | 发布时间: 2023-08-25 | 485 次浏览 | 分享到:

孙魁散文集《母爱伴我行》之十二



编者按:孙魁,一名退而不休的职业军人。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大本学历,武警总部原军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肃省总队原副司令员,军事理论专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军旅作家,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小学名誉校长。退休后担任过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党支部书记兼副会长。

孙魁从军40余载,坚持一手持枪习武,6次荣立三等功;一手握笔耕耘,曾组织和参与起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法》,作为副主编组织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武警部队两个分册,先后写作发表数百万字理论著作及文艺、新闻作品,并屡获国家和军地各类优秀成果评选及有奖征文大奖,其中主笔完成的《论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事件》《武警军事工作特点规律研究》《武警军事理论创新与管理》等四部专著分获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个人代表著作有《情注橄榄绿》《育人贵在明理》《武警军事实践与思考》《武警建设讲座精选》《母爱伴我行》《锦绣山河颂》《劳动美之歌》《2020抗疫故事选讲》《讲党课诉衷肠》等。

2016年,写作出版散文集《母爱伴我行》,随后在全国开展“感恩母爱•孝行天下”主题公益巡讲,以《母爱伴我行之家国情怀》《母爱伴我行之家教家风》《母爱伴我行之奋斗人生》《母爱伴我行之孝行天下》《母爱伴我行之爱国责任》《母爱伴我行之核心价值》《母爱伴我行之立德树人》《母爱伴我行之思政教育》《母爱伴我行之劝学记忆》等17个系列讲题,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用众多亲历感人故事解读人生意义和价值、畅谈人生圆梦体会和感悟,先后应邀到20余省区市演讲200多场次,赢得除幼儿园小朋友以外的广泛受众群体普遍欢迎和赞誉!众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纷纷予以报道。

2020年,创作和自费出版《2020抗疫故事选讲》(叙事诗上、下册),赠送给有关学校、单位和社会组织,并于2020年9月正式开启“2020抗疫群英故事公益宣讲活动”,从多角度诠释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加油!

孙魁的公益演讲,还有歌颂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系列课题,以及党政军机关行政文书写作系列课程等,也深受广大听众普遍好评。

孙魁在进行公益巡讲的同时,给主办单位、听众赠送其写作和自费出版的大量书籍,被人们誉为“有大爱的人”。

基于当下社会中华传统家教文化严重缺失现象,导致家庭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网征得孙魁先生授权,将散文集《母爱伴我行》全文分期刊登,以飨读者。



2016年国庆节,红军老战士王定国为散文集《母爱伴我行》题词。


顺与不顺辩证看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在教育孩儿保持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同时,还再三明示一个道理:“人一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凡事都要做最好的努力、最坏的打算,这样一旦结果不如愿,也能处变不惊、坦然面对。”

母亲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用短暂一生为儿诠释了毛主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光辉思想。哪怕在人生一再跌入低谷,甚至濒临绝境的时候,母亲也从来没有丧失过追寻光明希望、把我们兄弟俩培育成才的信念和决心。

小时候,我跟着母亲经历了诸多不顺、不幸、不爽,偶尔受到外人戏弄、欺辱时,心里觉得特不是滋味儿。母亲发现了,就及时开导我说:“你自尊心强,是好事,可也要正确认识一些问题,有的现在意识不到,将来早晚会感受到,比如少小时不顺、不幸、不爽及其苦难遭遇,其实不光是一段经历,更是一笔人生财富!也许有一天,它们会无形地帮助和成就你。”当时听到这话,我懵懵懂懂的,似懂非懂。直到有一天,眼见身边有的战友经不起一点挫折、受不了一点委屈、听不进一点批评,甚至吃不得一点亏、受不得一点苦的情景,我才恍然领悟到,母亲关于“少苦经历是财富”的其中真意和力量所在。

于是,我写信向母亲汇报心得,母亲进一步勉励我:“你光自己领悟了尚不够,还要帮助身边战友搞懂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的道理,要在顺境时想到不顺,不顺时设法向顺,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往无前!”可不是吗?纵观众生,顺与不顺,是客观存在的辩证法,既考验着人的心智,也历练着人的意志,必须像母亲一样坦然自若,勇敢面对,智慧驾驭。

(2016年4月12日//北京)

美术字“母爱伴我行”


人生苦短当奋发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教育引导孩儿从小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场景,至今仍犹在眼前。

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曾一度,放学后特贪玩儿,直到天黑了,回家才想起就着煤油灯做作业。一天晚上,我做完作业准备洗澡休息,母亲若有所思、郑重其事地对我讲:“老大呀,你这样玩儿下去可不行呢!你也到了该懂事儿的年龄了,俗话说,玩物丧志。人若从小就丧志,长大怎么能成器?人生很短暂,时间最宝贵,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就要从小开始多读书、勤学习、善思考,长大了才会有出息,切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这是我记忆中母亲对我所做的第一次、也是印象非常深刻的励志教诲。

当时,我静静地望着缓慢燃烧而渐渐变短的煤油灯芯,默默听着母亲娓娓道来的“惜时如惜命、惜命须勤奋”的劝学忠告,我心中的惜时灯塔第一次被点亮,“人生短暂、不容荒废”的概念第一次被立起,什么叫作彻夜难眠,也第一次有了切身体会……

再后来,母亲陆续给我讲述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和鲁迅、巴金等名人从小发奋读书,成年成就辉煌的故事,进一步深深打动和感染了我,使我逐步养成了抓学习见缝插针、干工作争分夺秒、办事情谋求高效的好习惯。正是母亲劝学思想熏陶出来的这些好习惯,成了我一路走来赢得组织信任、 同志信守、部属信赖的重要因素和名片。

时至今日,我可以问心无愧地向母亲汇报:“敬爱的母亲啊,孩儿没有辜负您老人家,没有虚度光阴,您那晚的忠告,经常在我耳边回响,一直激励着我惜时如金、勤奋学习、奋发图强,努力绽放出生命的精彩!”

(2016年4月13日//北京)


2016年4月3日,作者在湖北咸宁一家会馆的“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对联前留影


能忍则安方成事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从多角度教育引导孩儿深谙“忍小愤而就大谋”“忍得一时愤,终生无悔恨”的道理,时刻不忘“忍字头上一把刀”,终于经历自然与社会双重风雨洗礼,来到了今天随遇而安心自宁、抛却功名情归真的境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做过中小学语文老师的母亲,擅长寓教于理。打我懂事起,母亲就陆续给我传授许多立世做人的道理,其中有关只有“忍”才有成的辩证思维,对我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帮助甚大。我首次听到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就是母亲给我讲的,她不仅讲了韩信早年生活的悲惨遭遇和表面“懦弱”,而且道出了韩信胸怀大志、辅助刘邦建立汉朝的盖世功勋,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没有当年“胯下之辱”之大忍,就没有富贵韩信之大成的逻辑道理。

我成人离家时,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娘这辈子由于命运捉弄,虽然没有什么事业可言,但能在苦泪洒一路的煎熬中,把你送上毛主席开辟的革命道路,也是忍了不少事、不少气、不少痛的啊……”的确,没有母亲一路的忍,也就没有孩儿后来一路的顺。

后来,母亲还在给我的信中反复提醒:“你读高中时,因不忍一要好同学背地里戏传你早恋的谣言,而致一时挚友翻脸、老师难劝、校园热议,是有教训可总结吸取的!”是的,因我当时年轻冲动,情绪没控制好,留下一段小小的遗憾,也让我领悟到了“忍”字的真谛,这为我在走向成熟、成业的不同阶段,“常忍一时小愤、赢得一生大安”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警示牌”,不仅长了记性,而且渐有长进。

名人的故事、母亲的经历、自己的教训,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人在路上,不论什么情况、什么境遇都可能碰到,只要心中有梦,“忍”字当头,坚持前行,锦绣前程和幸福人生终究会一马平川。

(2016年4月18日//北京)


家国共荣才幸福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对什么是人生幸福的理解和践行,深深地教育和影响着我,使我怎么也脱离不了母亲复制给我的“有国才有家、家荣靠国强”的幸福观。

人望幸福树望春,没人不渴望过上幸福生活,可对幸福的期望值人皆不同。著名作家林语堂描绘的幸福情景是: “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这种天伦之乐式的幸福,在新中国成立前,对于长期饱受“三座大山”欺凌压迫的中国老百姓来说,那简直是一种奢望和梦想!

而到了我辈面世的20世纪50年代,人民早已翻身做了主人,上述幸福景象已不再遥不可及,取而代之的是,保卫红色政权、建设富强国家成为国人普遍追求的幸福目标。尽管那时我辈家庭生活还比较清贫,但人们都自觉自愿以心系国家安危、体谅国家困难为福祉,我母亲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三年自然灾害后期,党号召为国减负,教育战线精减公职人员,作为军属的母亲便带头报名,离开了心爱的教师岗位。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她以勤勤恳恳相夫教子为己任。待我们兄弟俩参军后,母亲写信给儿这样表述心境:“看到你们兄弟俩走上保卫祖国的战斗岗位,继承你爸爸未竟之志,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贡献你们的青春,我心里那个高兴和快乐呀,真的比吃了蜂蜜还要甜!家庭生活也比从前幸福温暖了许多!”

我入党提干后,母亲又对我进一步抒发幸福情感:“母以子为贵,你能在党的指引和培养下,不断取得新进步,我忽然感到,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母亲!你一人进步了,全家都光荣啊!只要党需要,你就一如既往地把毕生精力献给国家和人民,做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好儿郎!”不难看出,在母亲心里,子贵也好,家荣也罢,都是出自孩儿为国尽忠,为民效劳。正所谓家国共荣也。

在母亲这种舍己忘我、励子为国的大幸福观熏陶下,我几十年如一日,忠心不移、痴心不改、良心不变,终于体味到了与母亲同样的幸福感——只有祖国好,家才会真的好!

(2016年4月20日//北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家国共荣幸福景象


一生之计在于勤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关于“一生之计在于勤”和“勤奋是智慧的源泉”等教诲深入孩儿脑海,使我受用不尽、受益良多,对我行走正道成家立业产生了良好影响。

由于我辈生长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加之对母亲辛勤而曲折经历的亲眼目睹和真情感悟,因而让我与一个“勤”字结下不解之缘。正如母亲曾教导的:“要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就必须坚持勤奋学习、勤苦工作、勤俭生活。”在母亲身边生活了十八年,我着实从她身上看到了“三勤”的力量和榜样。

起初我觉得母亲特神奇,我们这么多兄弟姐妹上学后,不论谁请教什么学习难题,她都能及时准确给予解答。后来我才发现,每当夜深人静孩儿们熟睡时,她在挨个儿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的同时,还对下步将要讲授的课程分别作了温习和预习。我不禁感叹,原来“诲人不倦是源于学而不厌”!这启发我后来每次给院校和部队讲课前,都要精心准备,哪怕再熟悉的内容,也从不随意开讲。

待我们几个大孩子走上工作岗位,家务有所减轻了,母亲不顾体弱多病,应邀做过一段娘家乡村公路施工会计兼记工员,经常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有一次因劳累过度,还昏倒在工地上。其勤苦精神令许多人赞叹不已!我沿袭母亲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职业生涯中“开夜车”成为家常便饭,曾创造过连续工作七昼夜不睡觉的纪录,落下了右半肢疼痛麻木久治不愈的疾患。

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当年全家十口人穿的毛衣,都是由母亲一针一线编织的。由于兄弟姐妹都处在长身体阶段,大多头年刚织的,第二年穿就小了,所以往往拆几件小号毛衣的线,凑合着给我重织一件混色旧的,给小妹们就买线再织新的。除此之外,母亲还要负责外婆等亲人的毛衣编织,年复一年,母亲仅织毛线衣这一项,就能节省不少开支。家庭生活其他方面花费,也是精打细算,有时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几瓣儿来花。

韩愈名言


现在生活虽然好过了,但那些苦日子始终忘不掉,也不容忘!特别是母亲的勤苦人生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直激励着我及全家保持着勤奋学习、勤苦工作、勤俭持家和低调生活、朴素穿戴、外餐打包等良好习惯。

(2016年4月22日//北京)


劳动成就人一生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教儿自幼学会劳动,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成就人的一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如同形成好的教养和修养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这是我母亲教育和培养子女的一贯思想。

母亲常讲:“劳动人民两只手,工作起来样样有。劳动决定命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肯劳动,生活不发愁。”尤其是我辈生长的那个时代,物质条件普遍较差,家庭生活困难重重,更需要从小立志、发愤图强,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未来。

记得上小学前,母亲就教我学做简单的家务,如扫地、端饭菜上桌、保管自己的玩具和物品、洗自己用过的手帕和袜子等,使我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但有一件事情我却做得很笨,因为我当时个子小、灶台高,曾两次灌热水瓶不小心,烫伤了正胸前和右小臂内侧,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母亲用烫伤土方给我疗伤,好长时间才慢慢愈合,并留下两块五厘米左右半径疤痕作为一辈子的纪念。上学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增多,母亲不仅教我学会了做更多的事情,参与更多的劳动,而且教我懂得了许多与劳动相关的道理。

譬如,劳动为什么光荣?母亲是这样跟儿解释的:“因为劳动创造了包括人在内的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所拥有和需要的一切。所以珍惜和热爱劳动,就成了做人最崇高最光荣、也是最平常最必需的一件事情。”再如,勤劳为什么能改变命运?母亲说:“不管是穷人穷则思变,还是富人能富多久,都要靠劳动说话!人勤地不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的价值、人的命运、人的成败,都取决于劳动付出多少与质量高低。”还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是个什么关系?母亲曾劝孩儿好好读书时,描绘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前者是力气活儿,后者是智慧活儿,正所谓力大养本身,智大养千口,但体力劳动也需要动脑才能干好,脑力劳动没有体力支撑也绝对干不好。”正是这些通俗易懂的道理,以及蕴含其中的简便易行方法,一直鞭策孩儿在劳动成长的道路上,历经从有趣好玩儿到为大人分忧,从为个人和小家生存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从力所能及和平淡履职到坚忍不拔和勤奋忘我等几个阶段,逐步使劳动成为我辈此生须臾不可离开的心爱伴侣。

我手挽着这个与众不同并受人尊敬的劳动伴侣,跨越艰苦奋斗的昨天,拥有坦然淡定的今天,还将奔向更加幸福的明天,这都仰仗着一种强大力量的牵引,那就是——母亲关于劳动的教诲,还有她勤劳智慧一生所树立的劳动典范!

(2016年5月1日//北京)


“母孟三迁”的启示


我说母亲是心灵靠山,因为母亲对孩儿教育好后代的期望,令儿深感为人父之责任重大,必须努力做一个好父亲。

我等兄弟姐妹在困苦环境中长大成人后,相继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能牢记母亲有关教诲,以一颗感恩的心,正确认识成长中吃过的苦,正确选择立业中要辨的路,正确履行居家中应尽的责。当我到了谈婚成家年龄时,母亲多次在书信中袒露与天下母亲相同的心思:“个人问题乃终身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这不仅涉及个人未来幸福与否,而且事关子孙后代兴衰成败。”当时因为缺乏亲身感受,对母亲的话有些不以为然。

后来,我提干到了全国三大劳改农场之一的湖北省沙洋劳改农场驻防,母亲去部队看过我一次,眼见江汉平原一望无际的农场农田上,除了看押武警和管教干警外,全是密密麻麻、进进出出、贼眉鼠眼的劳改犯,她高兴喜悦的神情收敛了许多。我察觉后即问缘由,母亲若有所思地回答我: “为娘的是在想啊,你所担负的使命的确光荣而神圣,娘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可你今后成了家有了后代,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还真不太理想呢!这让娘不得不想起古代‘孟母三迁’故事所留下的有益启示!”母亲的担心,让我的心也跟着沉了下来,觉得母亲考虑问题比我深远。

婚配是找对人了,可到了而立之年,我的女儿果然在沙洋劳改农场医院降生,接踵而至的就是家属随军的抉择纠结。与我母亲心思相通,妻子也不愿随军到沙洋。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在转业不成、事业不舍、离婚不忍的情况下,只好选择“弃官投城”之路、忍痛放弃提职机会调离沙洋。后来一边艰苦奋斗、拼命为党工作,一边享受随军政策,把妻女从乡镇粮店一步步随调到地级市、省城,直至女儿小学二年级时在北京安家落户。

由于遵循母亲遗训,注重了孩子成长环境优化,加上在一路繁忙工作中不忘抽身尽父之责,重视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针对性教育引导,所以我们兄弟俩的两个女儿都凭自身努力,在北京找到了工作。我想,母亲在天之灵对此定会深感欣慰!

(2016年5月2日//北京)


刘满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协副主席,兰州城市学院特聘教授

更多
文章列表
 旅游文化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