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我信步徜徉在景色怡人的重庆江津通太门,隔江眺望对岸,总会望见斑斓霓虹辉映的天宇下,一朵“荷花”傲然绽放的仙姿,格外靓丽耀眼,常诱人产生无限遐想。时有缕缕江风拂来,空气中顿时弥漫开阵阵米花糖的香气,让我忍不住想涉水渡过江去,去近距离感受“荷花”香远溢江州的神奇魔力。
机会终于来了,在时光进入新千年之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成了“荷花”的一员。于是每天早晚乘坐江轮来往于江津老城和中渡老街“荷花”厂区便成了我行走的生活。那时,每当我站在德感中渡老街荷花集团办公室楼顶放眼望去,我惊奇地发现,一江环抱的江津城长高、长壮了许多,竟然有了几分重庆城的味道。于是我想:“荷花”飘香,不正是得益于江津这片肥沃的土壤;“荷花”健硕,不正是江津宏伟发展蓝图上一个闪光的缩影吗?
翻开“荷花”厚重而骄傲的厂史,一页页、一点点交相叠现的是创业的艰辛,求索的足迹,拼搏的汗水和苦涩与甜蜜融汇的成功喜悦。谁能忘记,在建厂初期的1984年7月,富有远见和开拓精神的江津德感坝农民吴永富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邀约亲友,凭着筹集的5000元资金,租下几间农房,打了两口灶,安下两口铁锅,拆下一块门板当案板,便开始了创造“荷花”米花糖的现代传奇。从此,“荷花”便在一代代荷花人的辛勤培育下,历经四十余载风风雨雨,终于发展成为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荷花”系列旅游食品为一体的专业公司,让“荷花”呈现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采。
然而,创业之路是艰辛的,“荷花”亦是如此。“你还想做米花糖,到时候死得硬翘翘的,还找不到横头”!这是创业之初一些人挂在嘴边的风凉话。江津特产米花糖很出名,自清末民初创制,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当时老牌国企“玫瑰”是标兵,要牌子有牌子,要技术有技术,要资金有资金,要知名度有知名度,要销路有销路。在标兵周围还有追兵,还有无数家“打一枪换一炮”的生产米花糖的流动黑店。
但“荷花”品牌创始人吴永富就是不信邪。他三顾茅庐请来江津米花糖创始人陈丽泉的子女,请回江津糖果厂老师傅黄绍荣传授技术。两个月后,吴永富的第一批米花糖出炉了。吴永富给自己生产的米花糖取名为“荷花”。寓意自己办厂是学“小荷”露出尖尖角,“出淤泥而不染”。
1991年夏,三伏天的火炉重庆与一包霉变异味的米花糖引发了一场米花糖的革命。这袋发霉米花糖的问题出在原料用油上。
原来,长期以来,江津米花糖都是用猪油作配料,保质期不长。“沿袭了100多年的传统工艺必须改革了”。这时,恰逢当年重庆下派一批年轻干部到江津,食品技术专业出身的熊俊便是其中一员。吴永富把他当“宝”,请进厂后委任为科技副厂长。随即,吴永富在熊俊的协助下开始了一系列的“花样翻新”:为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保质期,“荷花”率先使用马来西亚进口的高级植物油取代动物油;包装纸由外到内塑封,设备由锅灶到饴糖真空浓缩机、成套膨化机、枕式包装机、蒸汽锅炉、液压成型机;为保障产品质量,在全国各地采购优质原材料:糯米从江苏采购,核桃从云南采购,芝麻从湖北采购,花生从山东和本地采购;为适应当代人的消费需要,率先推出礼品盒套装。
1993年,荷花米花糖在江津地区已供过于求,吴永富提出“走出去”。他带头率领着员工们,不管寒冬腊月,炎炎酷暑,挑着担子,拿着样品到西南航空公司重庆江北机场和重庆等大城市叫卖推销。很快,荷花米花糖出现在成都、北京、深圳等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的大卖场的各地特产专区。
为了提升产品质量,荷花集团在完善从源头到终端全程控制食品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始终以消费者满意度为最高标准,坚守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自律,严把品质控制关和计量检测关。同时,建立健全了严格的进料入库和成品出库检验制度,设置了风选、水选、磁选、震动筛选、特设滤选和人工细选等多道工序。同时,在生产加工环节,在车间设置了“防虫、防鼠、防火、防尘、防潮”的“五防”设施和洗手消毒池等清卫设备,实现了车间工艺流程有序,每道工序层层把关。在销售和流通环节上,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仓储物流运输体系,实行互联网管理,从仓库到终端实行全程质量监控,确保消费者吃上营养卫生、酥脆香甜的健康美食。除此之外,荷花集团在油酥米花糖的基础上,研制出巧克力米花糖、鸡蛋米花糖、奶油米花糖、银耳早茶米花糖、椒盐米花糖等,并开发出酥制品系列,如黑米酥、绿豆酥、蛋苕酥、玉米酥等。可谓“神州精粹尽在重庆江津荷花”!
如今,“炒米糖开水”的叫卖声已遍布神州大地,并首次经由“荷花”传向海外,出现在美国、新西兰的糖果市场上。荷花集团已成为全国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油酥米花糖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5000吨,先后获得“全国10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等称号。企业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中,“荷花”系列产品已全部通过“QS”认证。“荷花”商标继荣获重庆市著名商标后,2014年又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荷花”字号已认定为“重庆市企业知名字号”。“荷花”牌油酥米花糖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农业部优质产品”;被重庆市政府评为“重庆市优质产品”;“非遗产品”……
在重庆江津德感工业园“荷花”集团草木叠翠、花团锦簇、荷香四溢、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崭新现代化工厂里,我在心里一遍遍猜想“荷花”奇迹诞生的奥秘。江津山川灵秀,文脉厚重,城区东门长江中有著名的江津八景之一的“莲花石”。 古人有诗赞曰:“预兆丰年岁,江心现碧莲,三山分美种,十丈吐莲花。”难道说是这特有的历史人文景观赋予了“荷花”亭亭玉立的灵气吗?“荷花”出几江,香远溢芬芳。不管怎样猜想,我敢肯定地说:“荷花”的创意来自于荷花人对故乡江津的热爱。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对江津悠久灿烂文化的传承。
爱重庆、爱江津不是空口无凭的赞语,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强、做大企业,为社会奉献财富,便是对生我养我故乡的报答。对此我毫不怀疑,因为我已从荷花集团董事长吴永富那闪烁着刚毅、睿智光芒的瞳仁里捕捉到了“老骥伏励,志在千里”的胆魄;我已从公司总裁吴萍那阳光的脸庞上看到了立志打造“百年荷花”梦想的信念;更从那一个个高挺胸膛的荷花人身上吸取并感受到了一股股蓬勃向上的力量。
荷花亭亭,香远溢清,花中君子,流光溢彩。这是对荷花的赞美,更是“荷花”品牌真实形象的写照。我想,因为有了“更香甜、更酥脆”的“荷花”米花糖,源远流长的江津旅游美食文化才大放异彩。而江津大发展,要成为重庆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的重要增长极,更需要更多像“荷花”这样的产业支撑。如此,江津的明天当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施迎合,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江津区作协副主席;迄今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民族文学》《啄木鸟》《星星》《草堂》《诗潮》《中国诗歌》《国家人文地理》《四川日报》《重庆日报》等百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500余件,有作品获奖,收入《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年选2011卷》《2012中国诗歌年鉴》《2015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中国散文诗年选》(花城版)《中国2019年度诗歌精选》《重庆作家作品年度选·诗歌卷》等数十个年度选本,著有个人专著两部;《几江》诗刊《沃土》杂志副主编。
2025-05-06
2025-05-04
2025-05-03
2025-05-03
2025-05-01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28
2025-04-28
2025-04-25
版权所有:旅游文化网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22号 投稿及违规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gzhoubu@126.com
免责声名: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